导语: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人。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常运用散文句法入诗。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安石《千秋岁引》的原诗及赏析,欢迎阅读!
千秋岁引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体裁:词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
①千秋岁引:列入《钦定词谱》,王安石创调。
②砧(zhēn):捣衣石。
③“东归”二句:是说秋季燕子归去,大雁南飞。
【译文】
客馆中传出寒砧声,孤城上号角声悲悲切切,一片秋声入耳。东归的海燕向海上飞去,南来的鸿雁在沙头停落。楚台之风,庾楼之月,令人赏心悦目,却都如就是昨天的情景。人生无可奈何,被名利所束缚;无可奈何,被各种无聊杂事所误。可惜这种风流美景总是闲却,我却在名利场中消耗自己。当初徒自像丁令威那样明白,一个人飞向华表,留下那首诗歌,而今又耽误了秦楼之约。梦尽之时,酒醒之后,我在独自细细地思量着。
【赏析】
这首词立意高远,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气魄。从词的内容来看,当时王安石在宋神宗九年(公元706年)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所作。作为一个勇于进取的政治家,王安石的诗词多有风云之气,这首词则反映了他消极的一面,从词的情调上看,很可能是他推选新法失败,退居金陵时所作。上片以“登临送目”开头,先总说景色及感受,依次逐项提出,后总赞为“画图难足”。下片言情。换头处三句,是作者见到“楚台风,庾楼月”的风月依旧,人事已非而司出了人生的空虚,大有看破红尘之慨。或谓此词别有寄托,反映出作者对于仕与隐、进与退的矛盾心情。。本词是秋日对景抒怀之作。上片描写秋色秋光,有声有色,如在目前;下片抒人生之深慨,是过来人的悟悟,足以儆人。作者大半生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生活,历经坎坷艰危,满含怨愤退隐金陵。结三句用欲进先退之法抒情,更加凄婉。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辞意顿折以两个“无奈”强烈表达 身 途,身不由己的苦衷,揭明词人悲秋原因:“名利缚,”,“情担阁”,即名缰利索缚人心性,世情谷态耽搁人生。这是词人 途波折、浮沉的反省与顿司。“可惜”句讲鑫少风流俊雅之韵事,都因 身官场名俗情而丢脱不顾,流露了深深婉惜与自悔。这首词意写秋景以抒愁情。写自白为名利世情所束缚担搁,而虚放过多少欢乐,深感后悔,大有退隐追仙之想,实际上是作者政治上失意时的一种厌倦感的表露。但全词情感真挚、悱恻感人;语调凄哀清婉,手法空灵宛曲。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元日》翻译
王安石的《元日》描写的是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王安石《元日》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 【查看全文】
2 《春夜》王安石春夜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注释】 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翦翦:形容初春的寒风削面,尖刻刺骨。 【译文】 夜已经深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变法的成与败在中国封建社会秦朝的商鞅、北宋的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是封建社会初、中、后期著名的三大改革家。而仅有王安石的变法最具有影响却最终失败。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 【查看全文】
4 朱永嘉:王安石与苏轼的故事引导语:王安石与苏轼之间有何恩怨,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朱永嘉的解读。 一、王安石的由是(仁义)而之道(世界大同)焉 如果把二苏与王安石、司马光的政治哲学概括起来,大概属于两 【查看全文】
5 陈焕、王安石《梅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导语:《梅花》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击的人。。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诗《棋》原文赏析【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