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8-02-10

  对于被革命导师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毛泽东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研究,并有独到的见解。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毛泽东说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更多热点杂文阅读欢迎访问(/wenxue)。

  1915年9月6日,就读于湖南一师的毛泽东致信萧子升说:王安石“欲行其意而托于古,注《周礼》,作《字说》,其文章亦傲睨汉唐,如此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

  早年毛泽东研究王安石变法的经验教训,对他日后改造中国、从事革命和建设不无影响。

  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又称为“熙宁新政”,被详细记载在《二十四史》之一的《宋史》中。

  《宋史》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开局,三史同时修撰。经过二年半时间,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书。

  《宋史》是在原宋朝《国史》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著述条件。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担;王安石变法改革官制后,主要由秘书省负责。宋代官修的当代史有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记载宰相、执政议事及与皇帝问对的时政记;有根据起居注、时政记等按月日编的日历;有详细记载典章制度的会要;还有编年体的“实录”和纪传体的“国史”。元末修撰的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宋朝旧有的《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

  但是由于《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实的考订、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存在不少缺点,如一人两传,无传而说有传,一事数见,有目无文,纪与传、传与传、表与传、传文与传论之间互相抵牾等,这使它在《二十四史》中有繁芜杂乱之称。

  尽管《宋史》存在不少缺点,但是它卷帙浩繁,仅《列传》就有2000多人,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叙事详尽,就史料的学术价值而言详胜于略。同时《宋史》的主要材料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书,这些史籍现在几乎全部佚失了,而《宋史》是保存宋代官方和私家史料最有系统的一部书。

  毛泽东对《宋史》的一些重要篇章,都做了圈阅和评点。

  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文学家。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推行变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抑制豪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和商业,缓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王安石变法自始至终都受到了大地主阶级和顽固守旧势力的坚决反对。反对派实力强大,其代表人物是大名鼎鼎的司马光。司马光任宰相后几乎废除了王安石变法的所有法案。

  青年毛泽东目光如炬,高度评价王安石的过人才华和改革志向,指出其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可谓精深独到。

  据《宋史》记载:王安石的新政,包含了多项变革,他自己最为得意的创新、也是最为当时人所诟病的是“青苗法”。

  宋朝立国百年后,积贫积弱的形势日趋严重。宋神宗赵琐即位后,面临内忧外患,立志富国强兵,有所作为。当时,广大农民十分贫困,导致他们纷纷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利贷的猖獗和地主豪强的土地兼并。每年青黄不接之时,农民为了维持生活和生产,常向地主豪绅乞借高利贷。于是,“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为了改变这种情势,神宗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采纳王安石的建议,出台了“青苗法”。

  所谓“青苗法”,实际上就是由国家代替富户来发放的一种用地里的青苗作抵押的贷款,即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向农民贷款,秋后再连本带息一并归还。所定的利息2分,自然较豪强富户的利息低。此举既可免除农民所受的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利国利民。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济贫困、抑兼并、促生产,其宗旨不可谓不善。然而新法一经全面推行却完全走了样,不但无“惠民”之效,反而变成了害民之法。

  其一,自愿贷款变成了官府强制摊派。

  虽然朝廷屡次禁止州县官吏向百姓抑配青苗钱,但为了出政绩,各级官吏“务以多散为功”,“故不问民之贫富,各随户等抑配与之。”强制摊派引起人民不满,“民间喧然,以为不便”。但为掩盖事实真相,官员们竟然上奏假称“民皆欢呼盛德”。

  其二,低息贷款演变成了官方的高利贷。

  朝廷规定取息2分,“而施行之际则不然也”,“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许多地方明令取息3分,甚至更多。司马光为陕西路青苗钱算过一笔账,农民得青苗钱“陈色白米1石,却将来纳新好小麦1石8斗7升5合,所取利近1倍”。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诗词《北陂杏花》鉴赏练习题

《北陂杏花》 作者:王安石 一①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剩南②陌碾作尘。 注:①陂,池塘,水边。②陌,田间小路。 题目: (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桂枝香

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人

引导语:王安石,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字介甫,号半山,谥文,自号临川先生,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下文是有关王安石的详细资料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学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写诗阅读练习

王安石写诗 一年初春时节,诗人王安石乘船从扬州到了瓜州渡口,归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钟山的寓所,途中一时兴起,随口吟出一首绝句: 题名《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收入有多少

北宋王朝传至神宗赵顼,已历108年,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分,同年轻的宋神宗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改革运动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