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收入有多少

发布时间:2018-02-10

  北宋王朝传至神宗赵顼,已历108年,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分,同年轻的宋神宗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王安石受命危难之时,立志通过改革,“均天下之财,使百姓无贫”,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后来,王安石与宋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产生分歧,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最终,王安石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

  关于王安石的辞职,在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四卷,《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故事说,王安石一连十来道表章,告病辞职。皇帝也风闻外边议论,有厌倦王安石之意,遂从其请。以使相判江宁府。

  在宋时,宰辅去职,或调任,或罢免,或致仕,或去世,只要不是被贬谪的,朝廷都有格外恩典,以示优厚大臣。王安石便带个外任的职衔,到那地方资禄养老.那么,曾身为宰相的王安石此时的养老金是怎样的呢?

  宋朝的宰相一旦离任,给予这些曾经的国家重臣最通常的赏赐是进官加职。据《宋史·王安石列传》,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

  王安石进的“职”是观文殿大学士。宋代官制,官、职、差遣分离,“职以待文学之选”。殿学士指诸殿大学士、学士,包括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保和殿,以及曾置而改名的文明殿、紫宸殿、延康殿、宣和殿等的大学士和学士,都是职名。

  各“殿学士”为宋朝最高级职名。《宋会要·职官》称,朝廷设此,特用以恩宠离任的宰相和执政,“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待从备顾问而已”。《通考·职官考八》说:“观文殿大学士,非曾为宰相不除;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及学士,并以宠辅臣之位者;端明殿学士,惟学士之久次者始除。”

  宰相的进官加职,有一个演变过程,其趋势是越来越丰厚,《石林燕语》详述说:

  祖宗故事,宰相去位,例除本官,稍优则进官一等,或易东宫“三少”。惟赵韩王(普)以开国旧臣,且相十年,故以使相罢,盖异恩也。自是讫太宗、真宗世,皆不易旧制。天圣初,冯魏公(拯)以疾辞位,始除武胜军节度使,宰相建节,自魏公始。明道末,吕申公(夷简)罢,仁宗眷之厚,始复加使相。盖自韩公以来,申公方继之。其后王文惠(随)、陈文惠(尧佐)罢日相继除,遂以为例。宰相除使相,自申公始。景佑末,王沂公(曾)罢相,除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宰相除职,自沂公始。至皇佑,贾文元(昌朝)罢,除观文殿大学士,自是遂以为例。盖自非降黜皆建节,或使相为优恩,加职名为常例,讫今不改也。

  元朝的脱脱着的《宋史职官志》里列有宋朝各级官职的俸禄。其中,资政殿大学士的“工资”是:“料钱、衣赐随本官。”端明殿学士的“工资”为:“贴职钱五十贯,米麦二十石,添支米三石,面五石,万字茶二斤,春、冬绫五匹,绢一十七匹。罗一匹,冬绵五十两。”因为王安石的观文殿大学士是诸学士之首、从二品,他所得也比较丰厚,王安石的养老金是:料钱、衣赐随本官。

  衣赐,相当于服装补贴,是俸禄的一部分;宋神宗改革官制,分别阶官和职事官,用阶官定俸禄,阶官的俸禄称为“料钱”。宋代中、上级官员的待遇一般比较优厚,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外任地方官还配给职田,自三四十顷至一二顷不等。宋神宗后,一些下台的或势将下台的官员有的还被授予或自请担任宫观官、监岳庙等闲官,坐领“祠禄”。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官员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祐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宰相、枢密使月俸三百贯,有人据当时每石米价约六七百文到一贯文折算,得出宰相的月薪几近九万元人民币。至于林林总总的福利,如禄粟月一百石,春、冬衣共赐绫四十匹、绢六十匹,冬绵一百两,随身傔人的衣粮七十人,每月给薪一千二百束,每年给炭一千六百秤、盐七石。有一种说法认为,宋朝宰相的官方收入大约至少是明朝宰相——首辅的五倍以上。

  据此,宋的宰相离任之后也可有着丰裕的生活。如王安石辞官后就闲居“半山园”,追求精雅的山水闲情生活过得轻松惬意。


相关阅读
1 揭秘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

引导语:王安石在当时的朝代实行很多的变法,但是到底也没有成功呢?如果不成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探讨与学习吧。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汉族江右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伤仲永》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大全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 【查看全文】

3 干旱——压倒王安石新法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以农业立国的中国封建社会,雨被看作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因素。然而,熙宁七年的雨,却不仅仅是自然的,它更是社会的。这是宰相王安石变法的第六个年头,然而就因为雨 【查看全文】

4 登飞来峰王安石教案

导语:《登飞来峰》是作者初入官场所作,表现了诗人的远大理想,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登飞来峰》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登飞来峰》是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泊船瓜洲背景

引导语:王安石写《泊船瓜洲》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一起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

引导语:《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因为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