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

发布时间:2018-02-10

  引导语:王安石在当时的朝代实行很多的变法,但是到底也没有成功呢?如果不成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探讨与学习吧。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汉族江右民系。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世人又称王荆公、舒王。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北宋丞相、新党领袖。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以“富国强兵”为宗旨大规模推行改革变法运动。先后推出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和方田均税法等重大改革举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诸多领域,影响之大、之广前所未有。改革变法历时16年,虽然遭到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并且随着宋神宗的病亡戛然而止,但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宋廷财政有了很大的改善,由宋神宗刚即位时的“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到后来的中央积蓄钱粟“数十百巨万”,“可以支二十年之用”,积贫积弱局势有所改观。

  就像通常悼词中常说的,王安石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兴趣好像只在施展政治抱负,可惜了他作为诗人的才气和灵性。他很清廉,家里过得清贫,对女色也兴趣缺乏。这两条就非常阻碍了他精神境界的提高,不会享受不会爱的人能做出什么风流韵事?读王安石的诗歌,要注意创作年代,以及此前他所经历的政治事件和政治抱负落空时的心情,千万别在他的诗里找爱情的影子。

  王安石的改革是比较典型的书生革命,考虑问题不全面,利想得多,弊想得少,缺乏实践经验,还不肯在实践中及时纠正错误。光看反对他的那些人的名单就知道他捅了多大的娄子:司马光、欧阳修、程颐、吕公著、富弼、文彦博、范仲淹、苏轼、苏辙、范祖禹、晁补之、黄庭坚、秦观、王安国……我喜欢的诗人基本都在这份名单里。

  王安石选择的改革合作者就很差劲,不死的几乎全成了日后的奸臣。有次王安石在家里和小人吕惠卿等密谈时,他的弟弟王安国竟然在窗外吹箫,吵得王安石没法说话。王安石对着弟弟说“停此郑声如何?”王安国回答:“远此佞人如何?”

  王安石的改革方案推广之前,没有进行广泛的可行性研究,推广后也没有及时修正缺陷。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归纳的王安石变法是我看到的论述中最搞笑的:“王安石变法有九项制度,其中三项国营企业、三种新税和三项管制人民的登记制度。”经历过大跃进和“文革”的人随便想想,也会知道王安石改革的结局。他的改革措施中的商业计划是把皇家的东西摆出来卖,让皇帝觉得没面子给否决了。

  王安石变法最根本的错误是利用皇权推行新政,而缺少法律手段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尤其是中国文化历来轻商,使中国商业不发达,缺少有效的贸易管理模式和资金流通渠道,也没有经济法,根本不可能确保交易双方的利益。这样一来,改革的结果就是培养出大量官商垄断市场、物资,并控制资金流向。平民百姓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

  王安石政策水平低可以原谅,可他不应该迫害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司马光这么温和的人,在反对新政无效后还找王安石沟通数次无望,才宣布和他决裂。

  王安石的言行成了儿子的好榜样。儿子听说有人反对改革,轻描淡写地比划出“杀”字!此时他没有管教儿子,却在儿子重病后强令儿子和儿媳分居。儿子思念妻子,又不敢违抗老子的决定,只好写诗遣怀。《眼儿媚》的诗句写得如此哀怨: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纤秀柔弱如女子的男子满怀思恋写下的《眼儿媚》,没能打动亲生父亲,含恨而逝。他死后,妻子改嫁。可见王安石的心多冷漠,多缺乏人味儿。直至儿子死了,他才后悔辞官。

  王安石晚年回首往事时,他也许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或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和人斗。”

  王安石文学成就

  (一)王安石的前期诗歌。

  王安石存诗一千五百多首,诗歌创作以退居江宁为界,前后两期诗风有很大差别。前期诗歌主要以杜甫的创作思想为主导,以关心时事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为主要题材,具有明显的写实精神。

  正因为王安石对杜甫的崇拜,所以他在前期的诗歌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了自己的政治观,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紧扣当时的时政,提出了尖锐的问题,把自己渴望济世匡俗的理想抱负写进了诗中,如《感事》、《河北民》、《收盐》、《读诏书》等诗篇,密切联系现实人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表现了他主张革除弊政、关心民生疾苦的进步思想和博大胸怀。

  (二)王安石后期诗歌。

  王安石后期诗歌,是指他在熙宁九年罢相后的创作。仕途的丰富经历,变法失败的复杂心情,使他的诗风发生很大的变化:前期诗歌中洋溢的那种政治热情已经逐渐消退,大量的写景取代了政治诗的位置;艺术走上了杜甫“老去渐于诗律细”之路,注重对仗、用典、声律的精益求精,吸收王维诗歌的取境之长,追求诗歌的艺术美。他博观约取,熔铸前人,以独特的抒情方式和艺术风格,创立了为严羽《沧浪诗话》所标举的“王荆公体”。名作很多,如《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分护田净绿绕,两山排阀送青来。

  又如《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这些小诗新颖别致,锤炼甚工,妥贴自然,意境清丽,表现出荆公体的老练圆熟。他的《泊船瓜洲》诗亦很有名: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说:“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比较恰当地指出了王安石后期诗歌的艺术特征,在宋诗的发展过程中,他不仅推动了宋人宗杜、学杜之风的兴盛,而且以其深邃的思想、新颖的见解,及后期诗歌对艺术技巧、字句锤炼的新的探索,乃至喜欢用典,在散文化的长篇里发议论之习,在宋诗独特风貌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但后期由于受韩愈、卢同诗的影响,有些作品不免生硬粗糙、喜造硬词、押险韵,对后来也有不良影响。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导语:北宋神宗年间,开国百年来的积弊终于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于是一场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图强求变的改革开始了,这就是著名王安石变法。然而很不幸,这场变法不但没有富国强 【查看全文】

2 中国经济王安石该如何拯救

引导语:王安石是宋朝最为聪明的人之一,如果到了2016年中国,一定也是了不起的改革家,王安石真的能拯救2016年中国经济,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文是如何解读的? 至宋神宗赵顼上位,大 【查看全文】

3 登飞来峰翻译以及赏析 王安石

王安石的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全诗如下: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待客问题及答案

引导语:王安石待客这是一段记述性的文言文,出自《独醒杂志》。下文是小编收集文言文相关的问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王安石待客》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元日》赏析

元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 【查看全文】

6 泊船瓜洲 赏析

泊船瓜洲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