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鄞州为官时就试行过《青苗法》。他把官仓的存粮借给没钱买稻种,或者被迫卖青苗的农民,使他们渡过难关。夏收或者秋收以后,加些利息收入官仓。政府的存粮增加了,农民避免了高额贷款。这样的政策,老百姓欢迎。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王安石的《青苗法》失败在哪里?更多热点杂文阅读欢迎访问(/wenxue)。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赵匡胤处理了前朝的孤儿寡妇,就稳稳当当当起了皇帝。在位17年,死后称为宋太祖。依照他母亲生前训导,赵匡胤没传位给儿子,让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从太祖到太宗,直至以后的四个皇帝,差不多都在南征北战,降服称霸一方的小国,平息起来造反的边民。中原是统一了,但内政方面,没有什么创新,基本上沿袭着李氏唐朝的那一套。
政权传到了宋神宗赵顼,一度启用王安石为宰相。王安石提出变法搞改革,经过一系列斗争,得到了神宗皇帝的支持。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史书上,总把失败原因归咎于保守派。苏东坡、文彦博、欧阳修、司马光、富弼、程颢……与王安石相左,一再上书反对。他们,或被皇帝降职使用,或被逐出京城,或自请外放不与王安石为伍。
今午读到蔡东藩叙及《青苗法》始末,悟出一个道理。保守者反对固然不假,但是,贪官污吏才是杀灭《青苗法》的元凶。
其实,王安石在鄞州为官时就试行过《青苗法》。他把官仓的存粮借给没钱买稻种,或者被迫卖青苗的农民,使他们渡过难关。夏收或者秋收以后,加些利息收入官仓。政府的存粮增加了,农民避免了高额贷款。这样的政策,老百姓欢迎。
当了宰相之后,他想把这项政策推广到全国。几经周折,得到了皇帝批准。具体办法是:州县农户,如果遇到灾害,在下种或庄稼收获之前,如果渡不过难关,可以到当地官仓借贷现款或者粮谷,用以维持生活和补助耕作。借贷数额按人口多少和种地多少分为五等。最多借贷15贯,最少借贷一贯(古时把方孔钱币用绳子串连起来,一千枚为一贯)。收获以后归还时加三分利息。这对受到旱灾、洪灾、蝗灾、瘟疫,以及战争蹂躏的农民来说,比受富豪高额贷款盘剥好得多。
储存在官仓中的钱币和粮食,属于皇家政府。地方官员只是代为管理,无权支配,少有中饱私囊的机会。这次让他们开仓放贷,代支代收,无孔不入的贪腐官吏们,便有机会变作法子整老百姓了。其手段是,将借贷对象扩大到所有人家,无论城乡,无论贫富,只要有户口,家家摊派,逼迫你借贷。
借贷的数额不止是15贯,而强行贷给你几十贯,几百贯,上千贯,越富有越摊派得多。利息不是三分,而是五分六分或者更多。这样,借贷出去的数额多,利息高,官员们便吃差额大肆贪腐。
本是一项救民于水火的措施,却成了残害百姓的毒箭。追缴还贷之日,往往成了贫苦农户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之时。大户人家,富裕商贾,叫苦连天,怨声载道。这就为攻击改革的保守官员们提供了炮弹。加之王安石既不亲自下去调查,又听不进相反意见。神宗皇帝身居禁宫,高高在上。更要命的是那些吹捧王安石的京官和贪腐的地方官员们,隐瞒下情,睁起眼睛说瞎话,纷纷为《青苗法》的成功唱赞歌。以致到后来弄得无法收拾,只好下令取消。
历代主张改革的政治家,除了王安石,还有不少,例如商鞅变法,戊戍变法什么的。然而成功者几许?像当今邓小平这样改革成功的,实在是太伟大了。邓大人提倡开放改革时,就预见了防止贪腐问题。江书记、锦涛两位领导,大抓反腐倡廉,打击贪腐分子,并且还在继续。正因为如此,当今的改革,才不会步王安石《青苗法》的覆辙!
链接:“王安石变法”为何成为了牺牲品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王安石的大名。《宋史·王安石传》载: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时好读书……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解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之志。”
学者习称其为“临川先生”,又因曾受封为“荆国公”,故又称其为“王荆公。”
1059年,他向宋神宗上万言书,力倡变法图强,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次年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他打着“法先王”的旗号,“制置三司条例司”,开始了变法。
他是以变法而名垂青史的,但他主持的变法却失败了。
本来,他实行的一系列新法,正是针对北宋“积贫积弱”所形成的“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费)的时弊的。正如《宋史·食货志》所言:
“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志外国,耗蠹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
严峻的财政和政治危机,导致宋的动态三角板块有破碎裂变的危险,变法不得不成为必然。同时,王安石变法也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
《宋史·食货志》又载:
“神宗欲伸中国之威,革前代之弊,王安石之流进售其强兵富国之术,而青苗、保甲之令行,民始罹其害也。”
为何?明明是利国利民的新法,为何一施行,“民始罹其害也”?是新法本身“害民”吗?
且看被认为“害民”最烈的最遭反对的“青苗法”吧!
本来,“青苗法”完全是利民利国之法,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朝廷放贷钱谷给百姓,让其收获后加息偿还。它既能帮助百姓度过饥荒,又可为朝廷增加收入,还平抑了粮价,限制了不法商人从中高利盘剥,一举三得,对民何害之有?但实行的结果却是:“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至岁终,又令纳利二千”,“使民负债日甚,而县官无所得”,司马光所说的都是事实,的确比高额贷款还高额贷款。为何会如此?原来祸根就出在专制官僚体制上!利国利民的新法一旦纳入这个旧体制上施行,就演变成了一项项“扰民”“坑民”的“政治任务”。多放贷就多得利,各级官员自然会积极“摊派”;多收会多得奖金,多拿回扣,他们自然会威逼硬抢,不择手段。还有放贷的缺斤少两,利率的浮动比例,无一不是“富起来”的机会。如此这般,就把一项利民的新法演变为害民之法了。朝廷的确变成了一个新的高额贷款者。
再看市易法,专设“提举市役司”衙门,从事贸易,目的是限制非法商人的渔利,平抑物价。但结果是,官商衙门代替了非法商人。官员一旦变成官商,“官倒”就公行,对百姓的危害比奸商有过之而无不及。
权力商品化所产生的只能是贪腐和罪恶。
显然,这项新法商人无论守法的还是非法的都反对,他们的饭碗被夺了,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朝廷也得不到多少利益,不能达到理财的目的;百姓深受官商之害,无疑是最坚定的反对者。惟有那些掌握着粮食等重要物资,手里又有权力的官商在大饱私囊,大发“官倒”财。
同样,“募役法”也是如此。本来,实行“募役法”的目的,就是要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上等户”不愿去服役可交“助役钱”代替。但一实行就变成了“免上户之役,敛下户之钱,以养俘浪之人”。该交钱的抗拒不交,蓦役又成了一些人的职业,“上户”的徭役加到了下户身上,百姓的负担并未减轻。旧问题未解决,新矛盾又出来了。正如司马光所反对的那样:
“今免役之法,其害有五:上户旧充役,固有出陪备,而得番休,今出钱比旧费特多,年年无休息。下户无不充役,今例使出钱。旧日所差皆土著良民,今皆俘浪之人应募,无顾藉,受赇,侵陷官物。又农民出钱难于出力,若遇凶年,则卖庄田、牛具、桑柘,以钱纳官。提举常平仓司惟多敛役钱,广积宽剩。此五害也。”
同样,“方田均税法”也是如此。颁行此法,重新丈量土地,就是要解决“田赋不均”,隐匿土地的老问题。“以地及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但遭到私自占有大片土地的官僚、豪强的强烈反对。所“重修定方田”的仍然是普通百姓,那些隐匿大片土地者未被触动。
同样,“将兵法”也是如此。本来,“冗兵”为沉疴,“内重外轻”的布局由来已久。太祖时,禁军二十万,到仁宋时已达八十二万,“养兵”成了一大负担。而且,管理也极为混乱。“兵无常将,将无常师”,互相牵制,调遣不便,指挥不灵。“将兵法”想使兵将合一,以加强管理;裁减兵员,精兵,以提高战斗力。但这首先遭到皇帝的反对,因为他独掌的兵权看起来是削弱了……
由此可见,王安石从一开始变法就陷入了体制的怪圈不能自拔。
他的难处在于,只能用旧体制来推行改造旧体制的变法。优如医生自己给自己治病,总下不了手,彻底做手术没有勇气和决心。本意为“利民”,结果是“扰民”,一个个新法被旧体制同化了,利用了,也就变质了。
他的另一难处是,虽然增设了一些推行新政的新衙门,启用了一些推行新政的新官员,但在整个皇权专制的旧体制未变的前提下,旧官员贪腐,新官员也快速贪腐了。尤其是权力商品化,新设的机构衙门化后,新官员变成了官商,对百姓和社会的危害更大。
他的又一个难处是,不得不卷入党争之中。每一个新法的实行,新法的命运,都变成了党争的砝码,双方都并不是真正地把“利民”放在首位。以王安石为首的“新派”与以司马光为首的“旧派”之间的党争贯穿于整个变法过程。由于变法触动整个“旧派”的既得利益,所以,以一开始,新法就是在“旧派”的激烈反对之中进行的。“安石得政,行新法,逆道疏其利害。”司马光一直盯着新法的不足不放,并作为党争的口实和工具,企图重新夺取相权。不只司马光,甚至“天旱,有人上疏,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甚至“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
而对“新派”最不利的,还是新法的种种致命弊端,新政的不成熟也就决定了“新派”的命运。
仅仅只推行了八年,新法和王安石一起就寿终正寝了。一切又都回归旧体制了,所谓变法富国、理财、强兵的目的一个也未达到。与仁宗时,范仲淹所推行了仅一年的的“庆历新政”一样夭折了。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五大致命软肋
【编者按】王安石变法开始于宋神宗熙宁二年,即公元1069年,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 【查看全文】
2 《伤仲永》诗意赏析导语:伤仲永通过议论神通的泯然,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伤仲永》的诗意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伤仲永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查看全文】
3 评价王安石变法一、古代官史的评价: 王安石变法导致北宋最终灭亡。 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的干将蔡京、蔡卞,在徽宗时期继续推进变法,最后北宋亡国了。 二、梁启超的评价 梁启超专门为王安石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元日诗的意思推荐《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安石元日诗的意思,希望 【查看全文】
5 登飞来峰王安石默写登飞来峰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作品之一,下面请看登飞来峰的详细内容!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变法内容导语: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其推行改革的内容还是紫的我们学习的,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酝酿变法 熙宁元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