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

发布时间:2018-02-10

  引导语:王安石的《思王逢原三首》是悼念故友之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相关的知识点。

  其一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其二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其三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

  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

  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

  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创作背景】

  中外都有不少才高而命短的诗人,北宋诗人王令(字逢原)就是其中之一。他以高尚的节操和卓越的才华闻名于世,而人们所以知道他的名字,是与王安石的揄扬分不开的。王安石于至和二年(1054年)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路过高邮,王令赋《南山之田》诗谒见王安石,王安石大异其才,遂成莫逆之交,并将妻妹嫁给王令,为他四处传播声誉,使这位年轻诗人的作品得以广为流传。然而,嘉祐四年(1059年)秋,王令仅以二十八岁的青春年华而逝世,这令王安石痛心疾首,黯然神伤。第二年秋天,便写下了这三首悼念故友之作。

  【延伸阅读】思王逢原其二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

  (1)首联写景有哪些作用?(3分)

  (2)请赏析颈联的妙处。(3分)

  (3)诗中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试作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点明时令,营造凄清氛围,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2)庐山倾倒当书案,湓水入杯作美酒,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表现友人豪迈的胸襟。

  (3)对友人德才不为世人所知的遗憾;对友人豪放气质的赞赏;对两人往昔交游的怀念;对与友人阴阳两隔的悲伤。

  二:

  1.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句中“想”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分析(5分)

  2.请欣赏颈联“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诗人选用秋天富有特征的景物,如冢上的秋风,野外的蒿草,来衬托自己的哀思,生动形象,哀切感人(或:以哀景衬哀情)。(2分)想,看似“遥想”,实为怅望和思念。一个“想”字,既表示悼念,又说明自己在远方,不能亲自去祭祀坟墓,有以诗代祭的意思。(3分)

  2.这两句虚实结合,运用对偶、夸张、比拟等修辞写出对往事的回忆。(2分)二人相聚谈书饮酒是实事,但写诗时偏不用实写,一味夸张,渗透着豪情逸兴,气魄宏壮,语语精炼。(2分)出句用“南堕”“当”写出山势,对句用“东来”“入”形容水流与饮酒的豪情,运用比拟手法,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性格融合成一体。一方面展现了二人当年的友情至深,另一方面表达了王安石对故友的深切思念。(2分)


相关阅读
1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王安石

引导语:《菩萨蛮》是一首集句词,即全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王安石一生写了不少集句诗,当时人们竟相仿效,成为一种风气。下面由小编精心为您整理了《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轶事:郑侠赔罪

郑侠(1041~1119),北宋诗人,字介夫,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其作品有《西塘集》,《西塘先生文集》等。 王安石轶事:郑侠赔罪 南京清凉山有座一拂寺,寺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变法失误原因

引导语:北宋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了?变法失败是导致北宋灭亡得更本原因么?下文是有关变法失误原因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自身的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因四个字弄丢状元

王安石自幼才华出众,智力超群。二十一岁时,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深得主考官好评,拟定王安石第一。第二名王珪,第三名韩绛,都是后世名人。未进入三甲的杨寘,排名第四。王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存在争议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

引导语:《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因为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