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三难苏东坡

发布时间:2018-02-10

  引导语:王安石与苏轼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他为何要三难苏东坡?我们一起来阅读下文了解。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出自《三言两拍》

  宋神宗时期,宰相王安石有一个徒弟,是苏轼。苏轼才高八斗,风华正茂,年轻气盛,有时不给王安石面子,终于有一天,王安石要敲打敲打他了。

  这天王安石正在写《字说》这本书,要把每个字的字形字义都分析出来。 分析到“坡”字时,王安石觉得这字简单,有“土”有“皮”,“坡”就是“土的皮”。 苏轼一听这个解释:照您这么说,“滑”字就是“水里有骨头”呗? 王安石:少贫嘴,叫声像婴儿的鱼叫“鲵”,四匹马拉的车叫“驷”,能上天的虫子叫“蚕”,古人造字都是有含义滴~ 苏轼:也对,那“鸠”您知道什么意思吗? 王安石:不知道。 苏轼:《毛诗》里说“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树上一对布谷鸟,养了七只小鸟,加起来正好九个。 王安石不吱声了。

  没多久,苏轼收到任免通知:降级!去当地方官吧!

  3年后,任期已满的苏轼回京城作报告,想起当年得罪王安石的事,便先赶到宰相府,希望“一笑泯恩仇”。 不巧,赶上了王安石午睡,苏轼就来到东书房,一边等一边在屋内瞅来瞅去。 哎?桌上怎么有张叠起来的纸? 苏轼打开纸一看,是一首只写了两句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心想,前几年老先生还能一口气写几千字的文章,现在居然一首诗都写不下来了,而且这诗写得什么玩意儿! 苏轼的理由如下: 首先,四季的风各自有名,不能乱用——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或者西风),冬天为朔风。诗中第一句说“西风”,那就是秋天。 然而第二句又说“吹落黄花”,黄花就是菊花,菊花开于深秋,“敢与秋霜鏖战,并不落瓣”。 想到这,苏轼自信地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诗,苏轼也不想再等,和门官打了声招呼就走了。 不一会,相府里的人看到王安石手持诗稿,四处问这诗谁给我续的? “是苏学士。” 这臭小子,孤陋寡闻还敢笑话我! 原来,王安石写的是“黄州菊花”,一到秋天就落瓣。 第二天,苏轼又收到人事任免令:降级!去黄州当团练副使!

  捅完刀,王安石还要请苏轼吃饭,套路用到底。 王安石:降级调任都是上面的意思,你可别怪我啊~ 苏轼:不敢不敢。 王安石:你呀,还是要学习一个。到了黄州也别忘了继续涨姿势。 吃完饭,王安石又给苏轼一个任务。 王安石:太医说老夫有“痰火之症”,需要用“瞿塘中峡水”泡阳羡茶喝才能去根,现在阳羡茶我有了,没水。黄州离瞿塘峡近,你有空替我捞点水送来。 苏轼嘴上答应,心里老大不乐意,贬我官还让我跑腿,没门! 于是,苏轼在黄州逍遥了一年,彻底忘了王安石的嘱咐。直到第二年秋天去朋友家赏菊,一进花园门,苏轼傻了。

  还真有秋天落瓣的菊花! 受到这一刺激,苏轼想起了到瞿塘峡打水的事。当时苏轼的夫人身体不好,想回家乡调养。苏轼便请假送夫人回家,计划返程时走水路,正好打水。 前半段一切顺利,然而在返程的船上,苏轼睡着了…… 一觉醒来,船已漂过上峡(西陵峡)、中峡(巫峡),到了下峡(下峡又叫归峡,三峡合称瞿塘峡,与今天不同)。 苏轼忙让船夫调头,船夫却说调头后是逆流而上,没十天半个月到不了中峡。 苏轼就近上了岸,找到一个看起来很有人生经验的老头,问他三峡中哪一峡的水最好? 老头说,下峡的水从中峡来,中峡的水从上峡来,差不多~ 苏轼一想也是,王安石又没来过三峡,为什么非要中峡的水?老顽固…… 于是他灌了一瓮下峡的水,封好了带回。等到冬至,地方官都要给中央发贺表,苏轼借着机会就去了京城。

  王安石知道消息后吩咐门官,不要把苏轼带到大堂,我还在东书房见他。 苏轼明白,这是王安石故意摆架子。一进书房苏轼立即表态,晚辈罪该万死啊~ 王安石:在黄州看见菊花了吧。 苏轼:是呗。 王安石:不知者不怪,我让你取的水带来没有? 苏轼:带了。 王安石当场用水烹了撮阳羡茶,茶刚烹好,王安石脸又长了:“这不是中峡水,你这个骗子!” 苏轼一惊:“当地人说三峡的水都一样啊……” “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 苏轼服了——晚辈罪该万死啊~

  苏轼不想说什么了,然而王安石还没玩完。 “今年闰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立春,我出个对联吧!”

  一岁二春双三月 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大脑死机,憋得满脸通红。 王安石:那换一个吧,苏州、润州你都去过吧? 王安石:苏州金阊门到虎丘这段路叫山塘,约有七里,走一半的话叫“半塘”。我给苏州出个上联: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润州古名铁瓮城,有金山、银山、玉山三座山,每座都有佛殿僧房,润州的上联就是:

  铁翁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苏轼想了大半天,还是对不出来,于是告辞。

  至此,王安石用菊花、峡水、对对联,让苏轼心服口服,便上奏皇帝,恢复了苏轼的翰林职位。

  可见,虽然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有时候,姜还是老的辣啊。


相关阅读
1 古代诗人王安石家庭简介

历史记载中王安石共有4个后人,1个儿子和3个女儿,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女儿。 唯一的一个儿子早夭了,1055年,王安石的儿子出世了,有了第一声啼哭,那时王安石任群牧判官,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主要历史事件

少年英才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临川(今抚州市临川区),父亲王益,时任临川军判官。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 【查看全文】

3 元日王安石古诗带拼音

《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yuá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与苏轼

引导语:王安石与苏轼有怎样的关系?他们之间有恩怨?我们通过下文来了解一下相关的信息。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庆历进士,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苏轼(1037110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为官经历与改革运动

引导语:王安石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文是小编收集的他的部分为官经历与改革运动,欢迎大家阅读。 王安石为官经历 庆历二年(公元 【查看全文】

6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褒禅山,旧称华(花)山,位于安徽巢湖市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