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娇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2)至:到,往。
(3)京师:京城,都城
(4)因:于是
(5)谒:拜见。
(6)饭:饭食。
(7)翌日:第二天。
(8)馔(zhuàn):饭食
(9)去:离开。
(10)方:才。
(11)果蔬:泛指菜肴。
(12)具:准备。
(13)其人:指萧氏之子。
(14)心怪之:感到奇怪
(15)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16)脔(luán):切成块的肉。
(17)置:放、摆。
(18)而已:罢了。
(19)颇:很,十分。
(20)复:再。
(21)箸:筷子。
(22)啖(dàn):吃。
(23)旁:旁边,身旁。
(24)公:代词,指王安石。
(25)食:吃。
(26)之:代词,指胡饼。
(27)甚:很,非常,表示程度深。
(28)之:代词,代指萧氏子。
(29)而:转接,意思为“但”。
(30)顷:一会儿。
(31)而已:罢了。
(32)在:担任。
(33)盛服:穿着华丽的服装。
(34) 怪:奇怪。
(36) 约:请。
(37)意:以为 。
(38)惟:只
(39)相:宰相
(40)纵:惯养
(41)退:回来
(42)意:认为
(43)愧:羞愧
(44)盛:丰盛
【翻译】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傲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伤仲永》译文
《伤仲永》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教案设计引导语: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全文立论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下面就是小编收集他的这篇文章的教学 【查看全文】
3 泊船瓜洲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是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思恋家园的感情。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全诗如下: 泊船瓜洲 【查看全文】
4 《泊船瓜洲》王安石作品鉴赏【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示长安君》的赏析《示长安君》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抒写兄妹情,言浅而情深,表达了真挚而又深沉的相逢之欢与离别之悲。 作品原文 示长安君⑴ 少年离别意非轻⑵,老去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桂枝香翻译及赏析导语:桂枝香作于作者再次罢相之后,抒发了金陵怀故人之情,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桂枝香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桂枝香登临送目 登临送目,正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