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里,思妇这样的人物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诗人辛弃疾写主人公之苦闷愁思能感同身受,句句真情,引人泪下。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
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频频凝望。
赏析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如今呢?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相关阅读
1 辛弃疾豪放词代表作
辛弃疾武艺高强,谋略过人,却长期受南宋朝廷的排斥,一身本领闲置。下面是辛弃疾豪放词代表作,欢迎阅读。 1《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来往本 【查看全文】
2 辛弃疾鹧鸪天寻菊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辛弃疾鹧鸪天寻菊花 ,希望对你有帮助。 寻菊花无有,戏作 鹧鸪天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 【查看全文】
3 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辛弃疾在这首词《清平乐村居》中作者辛弃疾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人们的质朴的生活,以及他对于这样的生活的憧憬以及向往。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 【查看全文】
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上下贯通,衔接紧密,所写的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照。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名的宏大抱负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 【查看全文】
5 散文随笔:铁血柔情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辛词,美丽娇艳的辛词。 之前也喜欢辛弃疾,喜欢他的霸气,委婉。我喜欢的诗人词人有很多。大都是“狂”者,仙才居多, 【查看全文】
6 鹧鸪天辛弃疾壮岁旌旗鉴赏导语:深刻的概括了词人的悲剧遭遇。上片雄壮,气盖万夫;下片悲凉,心伤透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鹧鸪天辛弃疾壮岁旌旗鉴赏,欢迎借鉴!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