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西江月古诗

发布时间:2018-02-05 00:00

  导语:大家有没有读过辛弃疾的西江月古诗,知道西江月是说了什么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辛弃疾的西江月古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西江月·遣兴

  宋代: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著 通:着)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注释

  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

  《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常(夏侯常)曰‘去’。“见黄季刚师《读汉书后汉书札记》说辛词此句。

  参考资料:

  1、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 :第196页 .

  2、刘扬忠 .《唐宋词精华分卷》 :朝华出版社 ,1992 .

  赏析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可’”的句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从前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生硬”,认为用经史曲故是“掉书袋”。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笔调、习见的词汇、易懂的语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词汇,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当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来要使人人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词汇。但是到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词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专为应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弃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词人。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创作背景

  辛弃疾二十二岁时,就在沦陷区的北方举起抗金义旗,为义军首领耿京掌书记,并劝耿京南向联络宋廷。后耿京为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率五十骑,将张安国劫出金营,解送南宋的建康斩首。这时的辛弃疾,豪气干云。但入南宋后,由于南宋小朝廷对外屈辱求和,主张抗金的辛弃疾不是沉沦下僚,就是被派往远离前线的后方去任职,不能发挥他抗金的志向与才能,最后还被废退家居,过着闲居生活达十八年之久。《西江月·遣兴》这首词,大概就是在他废退闲居时的作品。

  以上就是关于辛弃疾的西江月古诗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


相关阅读
1 辛弃疾豪放词代表作

辛弃疾武艺高强,谋略过人,却长期受南宋朝廷的排斥,一身本领闲置。下面是辛弃疾豪放词代表作,欢迎阅读。 1《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来往本 【查看全文】

2 辛弃疾的词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 【查看全文】

3 五年级语文课文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写法特点

这首词是描写农村生活的名作,风格清新淡雅,富于诗情画意。在表现手法上,全词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绘出了农村一户人家清新秀丽的环境以及老小五口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 【查看全文】

4 辛弃疾破阵子

这是诗人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真实写照,通过此诗表达诗人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全诗如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查看全文】

5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此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 【查看全文】

6 辛弃疾爱国情怀

导语: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词人,他的爱国情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辛弃疾作品的爱国主义情怀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历史人文,源远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