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赋别词

发布时间:2018-02-16 00:00

  品诗词,懂诗人,读古今,本文浅谈辛弃疾的赋别词,欢迎阅读。

  宋代湖湘诗坛,留下不朽之作的有杰出爱国词人辛弃疾(1140—1207)。他是山东人。南宋淳熙六年至八年(1179—1181),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转运副使,来到长沙,后任潭州知府兼湖南安抚使。他在长沙组建防御金兵的“飞虎军”,威镇一方。“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从湖北调任湖南两年间,他写下不少词作。先看这首《贺新郎》: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睡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

  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冷冷曲韵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么弦诉。

  辛弃疾初到长沙,便借送友人归南宋都城临安的题目,抒发了转任湖南的复杂心情。上片写长沙的暮春景色和送客的离愁别绪,下片笔锋一转,借湘妃鼓瑟、哭招舜帝英魂的传说,寄寓南宋偏安、国破家亡的惨痛。结尾之问,借唐诗人刘禹锡两度回长安,去玄都观观花题诗讥讽权贵的故事,抒发内心的忧愤和期待,更是意在言外,非同凡响。

  其实,当辛弃疾从湖北转官湖南时,就曾借同僚王正之置酒为他践行的机会,写过一首《摸鱼儿》,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写美人迟暮。词人采取比兴寄托的手法,通过作品主人公的惜春而又怨春,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进而寄托娥眉遭妒倾诉他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他把个人的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既写出了对日薄西山的南宋王朝前途的担忧,又抨击那些妥协投降的当权者总有一天要断送国家也断送了自己!

  辛弃疾在潭州任内,还写了《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宫赋》等多首送别抒情的佳作。因他力主抗金,遭到投降派的百般打击,后被罢官闲住带湖(今江西上饶)。当挚友郑厚卿将到衡州去做知州时,他又特意设宴饯行,做了两首著名的赋别词。第一首《水调歌头》是这样写的: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这首词,从回忆当年驻军湖南的往事入手,对衡州的自然形胜和人文传统作了精彩的描绘。他期望友人到任之后振兴文化,发展经济,富国益民,大展经纶,从而赢得百姓的称颂和朝廷的重视。直到结尾,才微露惜别之意。雄词健句,一气舒卷,鲜明地体现了这位爱国词人豪放风格的本色。


相关阅读
1 《鹧鸪天》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全诗如下: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 【查看全文】

2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这首词《》为文学家辛弃疾所作,而在艺术手法上,所表达的联想与造境都非常的高明。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 【查看全文】

3 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辛弃疾

《一剪梅中秋元月》是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在这首词《一剪梅中秋元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辛弃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一剪梅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 【查看全文】

4 一剪梅·中秋元月 辛弃疾

《一剪梅中秋元月》是词人辛弃疾的所作,描写中秋赏月景象,诗作中透露着满满的愁绪。 一剪梅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 【查看全文】

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诗人辛弃疾所作,在这篇佳作中辛弃疾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查看全文】

6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