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诗句鉴赏:清平乐

发布时间:2018-03-02 00:00

  【年代】:

  【作者】:辛弃疾——《清平乐》

  【内容】

  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鉴赏】: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岁的,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随即又因台臣王蔺的弹劾,被免掉了职务,作者不得不回到在上饶灵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过退隐的生活。作者不仅没有因被迫闲居而苦恼,反倒有摆脱官场纷扰的愉悦。因此,在闲居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赞美带湖风光、歌唱村居生活的词篇。这首词便是其中之一。题目中的“山园”,就是他的带湖居第。

  洪迈的《稼轩记》说,这里“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决决,居然衍十弓”。“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整个庄园,廊庑曲折,花木扶疏。亭台有植杖亭、集山楼、婆娑堂、信步亭、涤砚渚……陈亮的《与辛幼安殿撰书》则说,“作室甚宏丽”,朱熹曾“潜入去看,以为耳目所未睹”。“检校”,是查核的意思。

  上阕写闲居带湖的满足。“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上句写景,说山园的松竹高大,和天上的白云相连,饱含着赞赏之情,使人想到的是林木葱笼,环境清幽,准确地把握住了隐居的特色。如果舍此而去描绘楼台亭阁的宏丽,那就不足以显示是隐居了,而会变为庸俗的富家翁的自夸。下句抒情,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这一思想,无疑是来自老子的。《老子》一书中,即从正面教诲人说“知足者富”,“知足不辱”,又从反面告诫人说“祸莫大于不知足”。作者这一思想,虽然是消极的,但是比那些勾心斗角、贪得无厌之徒的肮脏意识却高尚得多。这两句领起全篇,确定了全篇的基调。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从一个侧面来写生活上的“足”。上句说同邻里的关系融洽,共同分享欢乐。“拄杖”,表明年老。估计词人这时,已是年过半百。“分社肉”,是当时仍存的古风,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后分享祭社神的肉。据下文,这里所说的应是秋社分肉。下句说山园富有。“白酒”此指田园家酿。“床”,指酿酒的糟床。“初熟”,谓白酒刚刚酿成。李白《南陵叙别》有句云:“白酒初熟山中归,黄鸡啄麦秋正肥。”如此说富有,意近夸而不俗。因为饮酒是高人雅士的嗜好,所以新分到了社肉,又恰逢白酒刚刚酿成,岂不正好惬意地一醉方休吗?读了这两句,不禁使人想起王驾的《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下阕“书所见”,表现闲适的心情。“西风犁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藉“西风”点明时间是在秋天。“犁枣山园”,展现出庄园内的犁树和枣树上果实累累的景象,透露出词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反映词人对偷犁、枣的儿童们的保护、欣赏的态度。这两句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杜甫《又呈吴郎》的“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都是对扑打者采取保护的、关心的态度,不让他人干扰。然而两者却又有不同:杜甫是推已及人,出于对这“无食无儿一妇人”的同情。作者是在“万事人今足”的心态下,觉得这群顽皮的儿童有趣,要留着“老夫静处闲看”;杜甫表现出的是一颗善良的“仁”心,语言深沉,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片万事足后的“闲”情,笔调轻快。

  陆游乡居时曾说“身闲诗简淡”。作者的这首词,也是因“身闲”而“”简淡“的。它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语一样,而将主人公形象的神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实在耐人寻味,这也正是它”简淡“的妙处。


相关阅读
1 苏轼与辛弃疾的词

宋词风格,多有豪放、婉约两派之说,而豪放派则以把苏轼和辛弃疾为主。并称「苏辛」。辛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 【查看全文】

2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这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赶快和小编一起赏析辛弃疾的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 【查看全文】

3 有关于辛弃疾描写山水优美诗词

玉楼春 三三两两谁家女, 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 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 借问行人家住处。 只寻古庙那边行, 更过溪南乌桕树。 上下两片,是两幅图景, 【查看全文】

4 辛弃疾西江月带注泽的

导语: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辛弃疾西江月带注泽的,欢迎借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 【查看全文】

5 丑奴儿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全词浅显明快,恬淡清新,反映了诗人辛弃疾退居上饶后,寄情山林的心情。全诗如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 【查看全文】

6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赏析 辛弃疾

这是诗人辛弃疾为了劝导他的内兄范如山能够以大局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意义深远。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