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辛弃疾诗歌鉴赏

发布时间:2018-03-09 00:00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

  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辛弃疾词作鉴赏

  词作于绍熙元年庚戌(1190)八月十七日夜。篆冈,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小酌,便宴。词就是在这次吟赏秋月的便宴上即兴写成的。

  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二句对起,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在清凉幽静的篆冈,秋月映照着树木荫蔽的楼台,秋花在庭院里散发着扑鼻的幽香。第三句笑吟吟地人来去,转写景中之人,十分浑然一体。这七字除了一个名词人之外,全用动词与副词,衬以一个结构助词地,使得人物动态活灵活现,欢乐之状跃然纸上。秋景是如此令词人和他的宾客们赏心悦目,他不禁要想,为什么自古以来总有些人,一到秋天就悲悲戚戚呢?当年宋玉大发悲秋之情,究竟为的什么?

  上片末二句: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用设问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见秋即悲的孱弱之情。

  宋玉的名作《九辩》中颇多悲秋的句子,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等等。辛弃疾这两句,对此加以否定。应该说,当年宋玉之悲秋,是有一定缘由的,辛弃疾这里不过是聊将宋玉代指历来悲秋的文人,以助自己抒情的笔势,这是对古事的活用。由这两句的语意看来,悲秋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有敞开胸怀,纵情吟赏秋色才是通达的啰!每个读者初读到此,情不自禁地产生这样的联想,而顺着作者这个表面的语调和逻辑继续阅读下去,思考下去。

  其实,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读了词的下片我们才知辛弃疾最终是要肯定悲秋之有理。只不过,他之所谓悲秋,已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纯粹感叹时序之变迁与个人身世之没落,而暗含了政治寄托的深意。

  上片那些欲擒故纵的抒写,乃是一种高明的蓄势反跌之去。换头三句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仍故意延伸上片否定悲秋的意脉,把秋天写得更使人留恋。你看:秋夜不但有优美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有赏心悦目的好事,可以随意小酌,可以随便地欣赏歌舞,还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事呢?就这样,在上片是谁秋到便凄凉一个问句之后,作者又在下片着力地加上了一个意思更明显的反问,把自己本欲肯定的东西故意推到了否定的边缘。末二句突然作了一个笔力千钧的反跌: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这一反跌,跌出了本词悲秋的主题思想,把上面大部分篇幅所极力渲染的不必悲、有甚悲等意思全盘推翻了。到此人们方知,一代豪杰辛弃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他悲秋的理由是,重阳节快来了,那凄冷的风风雨雨将会破坏人们的幸福和安宁。

  重阳节近多风雨一句,化用北宋诗人潘大临咏重阳的名句满城风雨近重阳,这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辛弃疾之所谓风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也暗喻政治形势之险恶。稼轩作此词时,国势极弱,国运日衰,而向来北兵也习惯于在秋高马肥时对南朝用兵,远的不说,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三十二路军攻宋之役,就是在九月份发动的。稼轩《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一阕就有胡骑猎清秋的警句。鉴于历史的教训,闲居带湖的辛弃疾在密切注视政坛情况变化时,不会不想到边塞的情况。此词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忧虑之情。这首词通过时节变化的描写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气度从容;欲擒欲纵,文法曲折多变;巧妙采用前人诗句,辞意含蓄。通过比兴等手法,寄托政治感想。


相关阅读
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辛弃疾

这首词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的决心,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诗人辛弃疾无法实现统一祖国的抱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 【查看全文】

2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原文翻译 辛弃疾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是辛弃疾的作品。那么,《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是作者辛弃疾对于人生的一些感慨。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 【查看全文】

3 水龙吟辛弃疾

该词是辛词名作之一,不仅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的矛盾,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查看全文】

4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辛弃疾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体现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原文翻译是什么?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希望 【查看全文】

5 辛弃疾《定风波》阅读答案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 【查看全文】

6 清平乐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通过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这首古诗! 清平乐村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