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辛弃疾词作鉴赏
张仲固名坚,镇江人,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秋受命知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兼利州东路安抚使,当时作者任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兼荆湖南路安抚使,虽已接受改任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但尚未赴任。此词是在张仲固卸江西转运判官任后,取道湖南赴任时,作者设宴相送席间作者作的。
作者一生致力于光复故土,洗血民族耻辱。因他饯送的人要去汉中,而从汉中到关中的地区,正是李纲等人主张建立行都,出击金军之地,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就以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为此词的起笔。
接着追忆了刘邦当年从汉中率军出发,直指关中,把踞守关中的秦的三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相继击溃的往事。那是多么高明的战略决策,多么令人羡慕的战果,而那又全都是多谋善战的汉初三杰的贡献。无奈追亡事,今不见即便有韩信那样的战将,也不可能为时所用,以致出现了文恬武嬉、萎靡不振的局面。
绿水青山,枉自如故;壮志难酬,宏才不展。南宋政府养那么多兵马,却经常使敌骑犹如入无人之境,恣意驰骋,那怎能不长使英雄泪满襟呢!
因被饯送者为张姓,故下阕用张良受书为帝王师的故事,赞颂张仲固这次出帅兴元,只是小试其才。
此下全部转入抒发离别之情。其中需要稍加解释的是:当作者饯别张仲固时,他本人也已奉调江西并即将赴任。当张仲固抵达任所,回首思念饯送者时,他已到了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南昌故郡了,所以有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之句。车轮四角是化用了陆龟蒙《古意》诗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句意,表明作者也幻想车轮在一夜之间能生出四角,使张仲固无法即刻乘车离去,而再住几时,但这又怎么可能呢!满怀离愁,无法消解,离别之后又因为想念而致使身体消瘦,带减腰围了。
这首词中的山川满目泪沾衣(李峤《汾阴行》),江涵秋影雁初飞(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均借用了古人的原诗句却显得自然,毫无斧凿痕迹。作者精湛的艺术手法在这首词中表现的极为典型。
相关阅读
1 辛弃疾古诗句摘选
1、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 君听取,尺布尚堪缝。斗粟也堪舂。 人间朋友犹能合,古来兄弟不相容。 棣华诗,悲二叔,吊周公。 长叹息、脊令原上急。重叹息、豆萁煎正泣。 形 【查看全文】
2 南乡子赏析 辛弃疾爱国诗人辛弃疾写下了不少的诗作,其中这首诗作《南乡子》为怀古伤今的经典之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查看全文】
3 辛弃疾 菩萨蛮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 【查看全文】
4 有关于辛弃疾经典诗词的文章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 【查看全文】
5 鹧鸪天不寐辛弃疾《鹧鸪天不寐》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也是小编非常喜爱的一首词。全词如下: 《鹧鸪天 不寐》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老病那堪岁月侵。霎时光景值千金。一生不负溪 【查看全文】
6 辛弃疾古诗《清平乐》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由于作者长期过着闲居的生活,这样的人生经历,使他可以接触到农民生活,反映了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民的关切。 《清平乐村居①》 作者:辛弃疾 茅檐②低小, 溪上青青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