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后游》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释:
后游:杜甫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
寺:指修觉寺,在新津县的修觉山上。
如:好像。
暄:松软、松散。
译文1:
修觉寺和桥怜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自从上次游览之后,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儿“忆”着我,“等待”着我的再游;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我的再度登临。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
译文2:
再次游览曾经到过的山寺和石桥时,心中充满了怀念和爱怜。山水如画,好像在等着我再次欣赏,娇花翠柳也无私地用自身装点着大自然。清晨的时候,在薄薄的日光下,原野显得更加滋润;黄昏暮色中,沙土在余晖下也变得愈发松散柔软。看到这般如诗如画的美景,游客心中的愁闷全都消减了,离开这里,再到哪里去欣赏这样的美景呢?
赏析: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词的“寺”和“桥”提到动词谓语“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自从上次游览之后,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儿“忆”着诗人,“等待”着诗人的再游;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诗人再度登临。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细细品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说“花柳自无私”,“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一瓢诗话》)。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这两句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了景色之美。“润字从薄字看出,暄字从迟字看出,写景极细。”(《杜诗镜诠》引张上若评语)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意思是:“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像仍是赞美这儿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来表现这样的情感。正因为如此,诗句感人更深。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相关阅读
1 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
《曲江三章章五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第一章诗人借曲江秋季萧瑟,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忧伤。第二章写诗人放歌解忧,语似旷达,实为悲愤之词。第三章写诗人仕途无 【查看全文】
2 杜甫全诗《贫交行》鉴赏《贫交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通过正反对比手法和过情夸张语气的运用,反复咏叹,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韵,吐露出诗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之情。 贫交行⑴ 翻手为云 【查看全文】
3 杜甫望岳原文及赏析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及注释 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 【查看全文】
4 《空囊》杜甫译文及鉴赏《空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通过写诗人自己的空囊,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社会战乱动荡仍未平息的景象,以及诗人的遭遇与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极其艰难的境况。以 【查看全文】
5 《曲江对酒》杜甫译文、赏析《曲江对酒》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描写了怎样的情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曲江对酒⑴ 苑外江头坐不归⑵,水精宫殿转霏微⑶。 桃花细逐杨花落⑷,黄鸟时兼白鸟飞 【查看全文】
6 杜甫经典诗句精选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甫经典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