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不平则鸣,成语,作谓语、定语、分句。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出自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试论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本文站在韩愈所在时代的角度,结合韩愈所提出的“文以明道”和“古文运动”,并配合文章,浅析“不平则鸣”所对应的两种解释。
“不平则鸣”出自韩愈所作《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其原文如下: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中心句在“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这后半段。
韩愈说“人唱歌是为了寄托情死,人们哭泣是为寄托情怀,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都是因为其感觉到了不平!”
这里的不平,可以作两种解释,一种是不公平,一种是不平静。
原文前半段的“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等所体现的是第二种,不平静则鸣。而结合到这篇文章是写给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孟郊的,也体现了第一种,不公平则鸣。
而这里的“鸣”,除了唱歌,和哭泣,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鸣”。毕竟人们所发出的声音是短暂且微弱的,而可以寰球共享并流传千古的“鸣”只有一种,那就是像韩愈那样,写文章。
一、因为不公平而写文章
自古到今,都存在着各种不公平现象。孔子更是在《论语》中提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
表达这些不公平的文章也是数不胜数,如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杜甫的《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又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等。
而这么多表达社会不公平,自己伟大理想无法实现的文章符合韩愈“不平则鸣”的思想吗?答案是否定的。
韩愈提倡“文以明道”他的“文以明道”与柳宗元的有所不同,韩愈重在提倡“古道”,以恢复自魏晋以后中断了的儒家道统;柳宗元比较注重治世之道,从社会需要出发,重在经世致用,站在现在的角度上看,柳宗元比韩愈的道看似较有进步意义。
但他们的基本思想都是一样的,是重在提倡“道”即所作文章有利于当前现实社会。
而上面举例的文章虽然都强调了不公,却只关乎其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并没有上升到社会层面。
接下来看韩愈的文章,同样是表达怀才不遇的《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在这篇文章中将有才能的人比作“千里马”,朝廷比作“食马者”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揭露“千里马”美不外现即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使广大人民产生共鸣。
在不公平的情况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这个想法是符合社会道义,能使大多数人产生共识的。这便是韩愈的“不平则鸣”
二、因为不平静而写文章
矛盾产生灵感,内心不平静所创作的作品往往能加精彩。
内心不平静是人人都会有的体验,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作家。张爱玲在其《论写作》中给出过答案:
养成写作习惯的人,往往没有话找话说,而没有写作习惯的人,有话没处说。我并不是说有许多天才没没无闻地饿死在阁楼上。比较天才更为要紧的是普通人。一般的说来,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的见解。他们从来没想到把它写下来,事过境迁,就此湮没了。也许是至理名言,也许仅仅是无足重轻的一句风趣的插浑,然而积少成多,究竟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项损失。
简单来说就是心想容易动笔难。但是韩愈所在的时代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落笔成文的。所以韩愈提倡的更是基本,就是每当人们心中有所思所想,内心不平静时,都应该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
同时,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是俗下文字。这样一来,写文章就简单了很多,“不平则鸣”并付诸于文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韩愈的《答张十一功曹》就是一篇因为内心不平静而写的文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全诗未提一个“愁”字,却使人倍感凄凉,深深体会到了作者浓浓的忧愁。韩愈只是把哀伤时的所见所想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却足够使人们有所体会。这也正是“不平则鸣”的又一表现。
所以,根据“不平则鸣”的观点,当人们一旦有所思所想时,就应该及时表达,最好是写下来。反过来也一样,当一个唱歌,哭泣或是作出文艺作品,那么必然是有其特有的思想感情值得他人去揣摩的。
参考文献:[1]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关阅读
1 韩愈 青青水中蒲三首
韩愈的《青青水中蒲》,是寄给他的妻子卢氏的。这组诗全以青青水中蒲起兴,色调明快,回环往复,淳朴的如同民歌一般。它的意思是一层更深一层的,第一首是远行,第二首是不舍 【查看全文】
2 韩愈《晚春》韩愈是一个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它的《晚春》就是一首佳作。下面是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 【查看全文】
3 韩愈《争臣论》译文韩愈的《争臣论》针对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身为谏官却不问政事得失的不良表现,用问答的形式,对阳城的为人和行事进行直截了当的批评,指出为官者应当 【查看全文】
4 《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韩愈韩愈的《题木居士二首(其一)》用两副笔墨来刻划两种形象的。在木居士是正面落墨,笔调嬉笑怒骂,尖酸刻薄。对求福人 则著墨不多,但有点晴之效:他们急于求福,欲令智昏,错抱 【查看全文】
5 韩愈《初春小雨》引导语:《初春小雨》又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韩愈,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 【查看全文】
6 韩愈教你成为优秀的教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至理名言虽隔千年,却仍然流传甚广,且知名度还相当高。这句话是韩愈在《师说》中所说,可见,韩愈不仅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还有着自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