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相关试题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新年未有”的感叹含有对春天的期盼;“未有”与下文“惊见”呼应,欲扬先抑,是铺垫。(每点2分,共4分。大意正确即可。)
(2)东方诗使用比喻,侧重在“梅”“雪”形态的相似;韩愈诗使用拟人,写出“雪”的情态,更能 突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
二: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
(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
(3)“白雪却嫌春色晚”其实是诗人的感受,(具体诗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这是拟人手法,(手法)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情感)或:融情于景的手法,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雪来写,将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赏析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 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 “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
相关阅读
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版本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⑴ 一封朝奏九重天⑵,夕贬潮州路八 【查看全文】
2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词句注释引导语:《柳子厚墓志铭》是韩愈为悼念柳宗元而做,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柳政绩和文学风义。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查看全文】
3 韩愈《马说》中考真题引导语:韩愈的《马说》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篇文章的中考真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查看全文】
4 韩愈的诗的图片诗人中很少有像韩愈那样受人争论着的了。关于他的诗,自来毁誉不一,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见。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分享的韩愈的诗,欢迎大家阅读。如果对你 【查看全文】
5 韩愈:石鼓歌《石鼓歌》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此诗从石鼓的起源到论述它的价值,其创作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 石鼓歌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 【查看全文】
6 韩愈的师说得到的启示《师说》阐明了择师标准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韩愈专门论述教师问题的作品,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集中论述师道的专著。这些看法至今对我国当代教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