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答李翊书》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6-10-19 00:00

  引导语:韩愈在《答李翊书》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韩愈《答李翊书》阅读答案

  答李翊书

  韩愈

  1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2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3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4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终吾身而已矣。

  5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阅读题

  22、“两汉之书”指两汉的史书,高中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司马迁的 (篇目)(1分)

  23、对“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B、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C、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D、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了解别人非难和嘲笑的原因。

  24、第8段中,韩愈提出了 写作准则。(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5、通读全文,列举作者之所以会答复“答李翊书 ”的原因。的原因。(3分)

  26、结合原文,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经历给你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22 . ( 1 分)( (廉颇蔺相如列传》 、《鸿门宴》 等

  23 . ( 2 分)B

  24 . ( 2 分)“惟陈言之务去”

  25 . ( 3 分)李栩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提问的态度谦卑恭敬,还考虑到他的意图不在于功利。

  26 . ( 4 分)“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读书要读经典之作,树立高远的志向。“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学习,要品味咀嚼,勤于思考体会。“陈言务去”― 强调学习不必拘泥于章句文辞,要学习文中的思想以及为文的方法。反对一味模仿,提倡创新。

  “识古书之正伪”― 读书要辨析真伪,必须有真知灼见。

  … … (任选两点,结合文意,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阅读
1 韩愈《石鼓歌》全诗鉴赏

引导语:韩愈的《石鼓歌》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物的珍视之情,同时对朝中重臣和陋儒们进行了无情的嘲讽。今天我们来鉴赏一下这首诗。 《石鼓歌》 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 【查看全文】

2 韩愈晚春的写作背景

引导语:《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这首诗 【查看全文】

3 有关韩愈的议论文

引导语: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领导了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在散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下面分享几篇关于韩愈的议论文。 走近韩愈 历史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负载着 【查看全文】

4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引导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愈。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其古诗全文如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 【查看全文】

5 韩愈《闲游》赏析

引导语:《闲游》是韩愈的作品,一共两首,在第一首中,韩愈勾勒了一幅雨后恬淡释然的美景图,下面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韩愈《闲游》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 柳花闲度竹 【查看全文】

6 韩愈《师说》原文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下面是《师说》原文与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 师说 作者:[唐]韩愈 古之学者(1)必有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