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和贾岛之间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10-13 00:00

  引导语:贾岛(779~843) 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贾岛推敲则是中国古代一个名声颇显的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贾岛和韩愈的故事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的第三节。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两个人并排骑着自己的坐骑回到了韩愈的家,后来二人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原诗译文

  造访独居的李凝

  住宅附近没有邻家,显得闲适宁静,只有一条杂草中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院。月下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敲响友人的院门。(没想到主人不在,就往回走)过了桥是野外的景色,一路上移动的山石遮住了云层接地的部分。我暂时离开,但还会再来,相约的会面,不会食言。


相关阅读
1 韩愈 与于襄阳书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当然不是浪得虚名的。下面是韩愈的与于襄阳书,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⑴,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 【查看全文】

2 韩愈被贬的真实原因

历史上不作死就不会死的第一人,非韩愈莫属,堪当不愧的No.1,小妞对他作死程度的敬仰,有如滔滔江水绵延不觉。 话说,当时的大Boss是唐宪宗,也算勤勉政事,让国家从安史之乱中 【查看全文】

3 韩愈的名言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也留给人们无数的经典名言。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韩愈的名言! 【韩愈的名言】 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查看全文】

4 韩愈《师说》赏析

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 【查看全文】

5 劝学经典:韩愈《师说》

引导语:《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我们今天来看一下这篇劝学经典著作。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 【查看全文】

6 韩愈的诗 全集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煺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邓州,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