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和韩愈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10-12 00:00

  引导语:贾岛(779~843) 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贾岛和韩有什么故事呢?

  贾岛和韩愈的故事

  在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清晨,贾岛打点行装后,就骑着自己的小毛驴去远方走访自己的朋友李四。

  李四叫李凝,他们小时候是同学,长大后,李凝因成绩优异到京城参加了科举考试,上了国子监,而贾岛上了乡学。他们从此就分开了。前几天,李凝打电话告诉贾岛邀请贾岛到他家里来玩,并请他吃饭。然而,贾岛大老远的来到李凝房前,以为能饱餐一顿,谁知李凝不在家,大门被“铁将军”牢牢地把守着。邻居告诉贾岛,李凝随旅游团到黄山旅游去了,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回来。于是,贾岛决定写一首诗当纸条放在门缝里,告诉李凝自己已经来过了。作诗时,被诗中的一个字给难倒了,贾岛是一个用词既严谨又讲究创新的人,他拿不准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他骑在小毛驴上,急的团团转。就在这时,一只庞大的仪仗队从贾岛面前经过。而他却还想着用哪个字好,在不知不觉中,小毛驴就带着他走进了仪仗队。突然,几个士兵把贾岛从小毛驴上拽下来并按倒在地,还说:“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竟然敢闯进我们老爷的仪仗队。”而贾岛还自言自语地说:“到底是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好像还没有睡醒。这时,坐在账蓬里的韩愈看到外面非常乱,就大声问:“怎么回事?”“有一个人闯进了我们的仪仗队。”一个士兵说。韩愈满脸疑惑地说:“你是谁?为什么要闯入我的仪仗队?”贾岛这才“清醒”,说:“老爷,我叫贾岛,我的朋友李凝请我吃饭,但他不在家,我想写首诗当纸条放在门缝里。但是有个字,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更恰当。”韩愈听后,知道这是一个读书人。自己也是一个读书人,于是就有了好感。于是,生气地对士兵说:“放肆,还不快把这位先生扶起来。”士兵一听老爷的话,连忙扶起贾岛。

  韩愈想一想,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就对贾岛说:“今天你也不用走了,我也就地扎营,我来陪你一起讨论是用哪个字好。”韩愈又对身边的人命令道:“去,赶快准备好酒好菜,我要和这位贾岛先生好好推敲推敲。”于是,韩愈和贾岛共同坐进帐篷里,一边饮酒,一边讨论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建议道:“我让士兵装个门,你在外面,我在里面,你先推后敲,我们看看哪样更好。”贾岛同意了。实验中,贾岛先推,韩愈说:“有声音,还可以。”贾岛又敲了几下,韩愈说:“这样更好,既有声音,又有礼貌。”贾岛听后,思索了一会儿,说:“韩先生说得有道理,用“、‘敲’更为恰当。那就按韩相声您说的,用‘敲’。”说罢,两人高兴地共同举起杯来,畅快地一饮而尽了。贾岛微醉中还不忘赶紧写好诗歌,然后由几位官兵搀扶着来到李凝家门前,把纸条放在门缝里,然后,回来又和韩愈长谈至深夜。

  过了一段时间,李凝旅游回来了,当他打开门,就发现门缝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比,幽期不负言。

  李凝看后,觉得很对不起贾岛,就亲自登门拜访,道歉。

  从此以后,贾岛、李凝和韩愈都成了好朋友。


相关阅读
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版本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⑴ 一封朝奏九重天⑵,夕贬潮州路八 【查看全文】

2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阅读答案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是送友人严谟离开京城长安,去当时还是边远偏僻的桂林做官的作品,说桂林远胜仙境,是鼓励友人赴任。诗虽无一字言送别,但宽慰之意,送别之情,自在言外 【查看全文】

3 韩愈《画记》原文

韩愈的《画记》作为韩愈少有的为后人所争议的作品,它那极具特色的文学形式,在被后人批为甲乙账的同时,又为后人提供了新的叙事手法。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韩愈《画记 【查看全文】

4 韩愈《进学解》阅读训练及答案

引导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名传千古的劝学箴言就是出自韩愈的作品《进学解》,这篇文章说理性很强,对于中学生来说一定要掌握,下面一起来做一下阅读训 【查看全文】

5 韩愈《讳辩》阅读答案

韩愈的《讳辩》是一篇议论文,表达的是韩愈反对将避讳搞得太泛滥的主张。 讳辩 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 【查看全文】

6 诗人韩愈简介

从小学直到大学,我们学习了不少有关韩愈的诗歌。但是却对唐代著名诗人韩愈的一生缺乏深入的了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愈详细介绍,欢迎阅读。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