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春雪》阅读训练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6-10-22 00:00

  韩愈《春雪》阅读训练及答案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相关试题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新年未有”的感叹含有对春天的期盼;“未有”与下文“惊见”呼应,欲扬先抑,是铺垫。(每点2分,共4分。大意正确即可。)

  (2)东方诗使用比喻,侧重在“梅”“雪”形态的相似;韩愈诗使用拟人,写出“雪”的情态,更能 突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

  二: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

  (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

  (3)“白雪却嫌春色晚”其实是诗人的感受,(具体诗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这是拟人手法,(手法)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情感)或:融情于景的手法,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雪来写,将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三:

  (1)这首诗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3分)

  (2)本诗三、四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感受?这两句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巧妙奇警,试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第二句中的“惊”字用得最为传神(1分)。从字面上看,“惊”似乎表明诗人为刚见草芽而感到吃惊与失望(1分),实际上却是表现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见“春色”萌芽而产生的惊喜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答出“惊”字给1分,答出具体情况,给2分。)

  (2)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1分),以富有浓烈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触幻化出一片春色,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和遗憾,而是一种欣喜(1分)。初春时 节,雪花飞舞,本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但诗人却说白雪是因嫌春色来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翻因为果,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 (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或浪漫主义手法,给1分;答出对春雪飞花是一种欣喜,给1分;分析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给 2分。)


相关阅读
1 韩愈代表作《师说》的写作背景

引导语: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愈的代表作是什么?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韩愈的代 【查看全文】

2 韩愈——蚍蜉撼大树

蚍蜉撼大树,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听过,指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这句诗出自韩愈的作品《调张籍》,韩愈借词句讽刺了哪些贬损李白和杜甫的人,并表现了自己对李杜高度 【查看全文】

3 韩愈教你成为优秀的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至理名言虽隔千年,却仍然流传甚广,且知名度还相当高。这句话是韩愈在《师说》中所说,可见,韩愈不仅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还有着自己 【查看全文】

4 韩愈《答刘正夫书》

引导语:韩愈的文学创作整体上都有着求奇主变的倾向,因为他对文学的根本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韩愈的作品《答刘正夫书》。 答刘正夫书 唐/韩愈 愈白进士刘君足下:辱笺 【查看全文】

5 韩愈《给陈给事书》

引导语:韩愈的《给陈给事书》是一封意图挽救破碎友谊的信,不足五百字的文章极尽顿挫跌宕,可使我们一窥这位百代文宗的说话之道。 给陈给事书 文 / 韩愈 题解】这是韩愈写给陈 【查看全文】

6 韩愈调张籍

引导语: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还受到一些人的贬损。韩愈在这首诗中,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