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获麟解》

发布时间:2017-03-06 00:00

  韩愈的《获麟解》虽然只有一百八十八字,却正反立论,曲折反复,寓意深远,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获麟解

  作者:(唐)韩愈

  麟之为灵①,昭昭也②。咏于《诗》③,书于《春秋》④,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⑤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⑥,不恒有于天下⑦。其为形也不类⑧,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午,鬣者吾知其为马⑨,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麇、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注释】

  ①麟:传说中的兽名。似鹿而大,牛尾。马蹄,有一角。灵:灵异。

  ②昭:明白。

  ③《诗》:《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国风·周南》中有《麟之趾》一篇。

  ④《春秋》:《春秋·哀公十四年》记载:“西狩于大野……获麟。”,传说孔子作《春秋》,因此绝笔。

  ⑤祥:吉祥或凶险的预兆,又专指吉兆,引申为吉祥。

  ⑥畜:养。

  ⑦恒:常。

  ⑧不类:不像,不相似。

  ⑨鬣(liè):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

  【译文】

  麒麟是灵兽,这是十分明显的事。《诗经》咏颂它,《春秋》里记载着它,它还出现在众多的杂记、传记之类的书中。连妇女和小孩都知道它是吉祥的象征。但是麒麟虽然是吉祥的象征,但是不能养在家里,天下也不常见。麒麟的外形也不为人所辨识,(它的外形)不像马、狗、猪、豺、狼、麋、鹿。既然这样,虽然有麒麟出现在人间,一般人也不知道这是麒麟。看到它的角,就以为它是牛;看到它鬣毛,就以为它是马;看到它像狗、猪、豺狼、麋鹿,就以为它是狗、猪、豺狼、麋鹿。不能辨识麒麟,则看见麒麟的时候,说它是不祥之物也可以。虽然,麒麟出现之时,天下一定有圣人在。圣人就一定能够辨识麒麟。麒麟果然不是不祥之物。有人说:“麒麟之所以是麒麟,是因为它注重的是德行而不是外表。如果麒麟出现在圣人不在的时候,那么麒麟不被人所知道,被视为不祥之物也是理所当然的。

  【题解】

  《春秋·鲁哀公十四年》:麟见于郊,为叔孙氏之车子鉏(chú)商所获,折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郭外。孔子往观之,曰:“麟也。何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襟,曰:“吾道穷矣。”因著《春秋》,书“西狩获麟”,为之绝笔。文公感其事,故作是解。

  【解析】

  此文公借题自写,有如龙、马之说。且文凡四转折,矫变不测,如生龙活虎,可为平钝者药石。凡文,断无无故而作者,文公之人与文,真所谓祥麟威风,争先睹之者。此必是下第,人不知其文,或以无人荐之,故有感而作此。不然,不病而呻,不哀而泪,吾所未见也。唐荆川曰:以 “祥”、“不祥”三字作眼目。《辑注》评:前以知论麟之祥不祥,谓之不祥者,人之咎也,麟无与焉;后以德论麟之祥不祥,谓之不祥者,麟之咎也,人何责焉。四段归重末段,人不知麟,我偏责麟。明是翻案文字,而公之用意深远矣。

  拓展阅读:韩愈生平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对迎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传统,反对六朝以来讲究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提倡散体,他主张文学的语言要“词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对散文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文各体兼长,遒劲有力,条理畅达,语言精炼,为司马迁以后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的诗歌也有特点,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他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后来的宋诗影响很大。但有些诗流于险怪,是其缺点。有《昌黎先生集》。


相关阅读
1 韩愈《答崔立之书》阅读答案

韩愈的《答崔立之书》是韩愈的一篇古文,大家是否也需要其阅读答案? 答崔立之书① 斯立足下:仆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至于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君 【查看全文】

2 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赏析

韩愈的《青青水中蒲三首》是韩愈年轻时的作品,为寄其妻卢氏而作。 青青①水中蒲② 其一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③去,我在与谁居? 其二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查看全文】

3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的《圬者王承福传》是韩愈为一位名叫王承福的泥瓦匠做的传。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圬者王承福传 作者: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①。有业之②,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 【查看全文】

4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的《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以中秋饮酒赏月,请君唱歌开头;以劝君饮酒赏月,莫辜负良宵的歌声结束;中间一段声情激越,表现抑郁不平之情,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八月十五夜赠 【查看全文】

5 韩愈的师说得到的启示

《师说》阐明了择师标准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韩愈专门论述教师问题的作品,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集中论述师道的专著。这些看法至今对我国当代教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查看全文】

6 韩愈古文运动

引导语: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主要由文学家韩愈引导,我们今天来看一下,韩愈古文运动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