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湘中》描写了诗人借屈原的故事,烘托出心头的迷惘惆怅,情景交融,寂寞悲凉。
湘中
猿愁⑴鱼踊⑵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⑶。
苹藻⑷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注释】
⑴猿愁:猿哀鸣。
⑵踊:往上跳。
⑶汨罗江:汨(mì),汨罗江在湖南岳阳,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⑷苹藻:苹泛指没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白话译文】
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水波翻滚,
这里自古流传着汨罗江(屈原)的故事。
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
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
【赏析】
前两句,写诗人在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从而形成了诗中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语调拗折,句法奇崛。这里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了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首句又连用“猿”、“鱼”、“踊”等双声字相间,以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因而,诗人虽然没有直抒见到汨罗江时所引起的无穷感慨,却自有不尽之意溢于言外。
后两句,韩愈借屈原跟渔父相遇有感而歌的故事,感慨自己就像当年的屈原,因此那悠闲的歌声似乎永远在嘲弄着一代代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这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浑成无迹,构成清空孤寂的境界,与前两句激切哀愁的气氛在对比中达到高度的和谐,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全诗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灵的意境烘托心头的迷惘惆怅,这就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全诗寓激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势于清空的意境和深长的韵味之中,将探怪求新的特点和传统的表现方法揉为一体。
拓展阅读:韩愈轶事典故
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韩愈想这决非好人,心想着要敲掉他那长牙。韩愈回到衙里,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一个和尚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对长牙,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识渊博的人。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性情中人
韩愈性格开朗豁达,与人交往,无论对方发迹或是潦倒,他始终态度不变。年轻时同孟郊、张籍友善,二人声名地位还不高,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中赞扬推崇他们。张籍终于得中进士,荣获官禄。后来韩愈虽然身份显贵,每当办完公事的闲暇,便同他们一起谈话宴饮,论文赋诗,和过去一样。而他对那些权豪势要,看作奴仆一般,瞪着眼睛不屑一顾。韩愈很善于诱导勉励后进,留在家中做宾客对待的十分之六七,即使自己早餐也吃不上,仍和颜悦色毫不在意。他总以振兴名声教化、弘扬仁义为己任。帮助内外亲和朋友的孤女婚嫁的近十人。
相关阅读
1 韩愈 师说鉴赏
《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师说》 【分句赏析】 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理解韩愈以儒家道统的 【查看全文】
2 韩愈《山石》赏析韩愈《山石》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只是用诗的开头二字作题罢了。下面是韩愈《山石》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山石》 作者: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查看全文】
3 韩愈代表作引导语:韩愈是唐代散文学兼诗人,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查看全文】
4 韩愈“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引导语: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比喻自身力量微小,还做一些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情。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的故事。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故 【查看全文】
5 晚春韩愈引导语:《晚春》是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它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 【查看全文】
6 韩愈《幽兰操》句解引导语:影片《孔子》主题曲的歌词改编自韩愈的《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这首诗歌名垂千古。下面我们对这首诗歌诗句进行仔细剖析。 幽兰操 韩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