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词语注解】:
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子夜秋歌翻译】: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子夜秋歌》赏析:
《子夜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思情;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
如果您对李白的诗感兴趣,可点击查看李白的诗全集。
相关阅读
1 李白《春日游罗敷潭》全诗赏析
春日游罗敷潭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 攀崖度绝壑(h),弄水寻回溪。 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 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 译文: 唱着歌从罗敷潭山下的谷口进入,走着走着,发 【查看全文】
2 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其原文翻译与赏析吧。 将进酒原文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 【查看全文】
3 李白侠客行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 【查看全文】
4 李白望天门山原文及赏析李白的《望天门山》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望天门山 李白 【查看全文】
5 李白诗歌中的水【导读】李白有诗仙之称,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世界上最初的声音,是微风吹动流水 【查看全文】
6 李白的诗全集_李白的诗大家知道李白的诗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李白的诗,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李白的诗 【篇一:《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