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春日游罗敷潭》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13 00:00

  春日游罗敷潭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

  攀崖度绝壑(hè),弄水寻回溪。

  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

  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

  译文:

  唱着歌从罗敷潭山下的谷口进入,走着走着,发现前面已经没有路了,也没看到有人攀登过的痕迹。

  攀崖度过绝壑,顺水游玩寻到回溪。

  云就从眼前的石头上飘起,我被这满山的鲜花迷倒。

  一直在这里留连忘返,直到太阳西下,群山隐隐。

  原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天宝初年。

  云从石上起 客到花间迷

  这两句写罗敷潭的风光——潭上云雾缭绕,云像是从石上生起;潭周百花盛开,客到其间,迷人欲醉。景色秀丽,环境宜人,从细处着笔,状景真切,韵味很足。

  鉴赏:

  罗敷潭位于河北省邯郸县西北。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如果用来形容罗敷潭也恰如其分。因为此处曾出现过一位貌美如仙的罗敷,更有诗仙李白到此一游,所以罗敷潭自古以来都是一处游览胜地。

  因为李白曾到罗敷潭游览,并留下了优美的诗篇,所以后人在潭北坡上建了一座四角亭,取名李白亭,亭内有石桌、石椅。石椅上塑有李白的塑像,表明诗人正在挥笔作诗。

  首联:“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行歌”的意思是边走边唱歌。历代的诗文中“行歌”这个词很常见,先秦的典籍中就有过这个词。在中国古代,不论是文人还是普通百姓,男女老少都喜欢行歌。比如: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童孺纵(任情)行歌,斑白欢游诣”;清孙枝蔚《贫士诗》:“(贫穷的读书人)行歌每负薪,听者勿沾巾。”“跻(音机)”的意思是“登、升或登攀”;这一联的大意是:唱着歌从罗敷潭山下的谷口进入,走着走着,发现前面已经没有路了,也没看到有人攀登过的痕迹。

  颔联:“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绝壑”是深谷的意思;“弄水”在此诗中的意思是“涉水”。这两个词都是唐朝才开始出现的,在唐诗宋词中很常见,唐朝以前的典籍或诗歌中尚未发现有人用过。“回溪”亦作“回溪”,意思是曲折的溪流。这种用法出自西汉。枚乘《七发》:“向虚壑(空谷)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回溪。”因此,“寻回溪”的意思是沿着曲折的溪流往山上攀登。颔联的大意是:攀援悬崖度过深谷,趟过溪水,沿着曲折的溪流往山上行去。

  颈联:“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诗人经过艰难攀行,终于来到了另外一个境界,或说看到了另外一番美景。登过山的读者也许有这种体验,也就是一边往山上行,一边会看到白云从山顶的大石上升起。这是诗人往山上爬行的缘故,并不是白云的飘移有这么快。这里可能有很多读者会想起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这时候的李白也接近是“行到水穷处”了。在一般情况下,有溪流或瀑布的山,在接近山顶的地方,会有一个积水的水潭,水潭有大有小,它不断的吸收雨水、露水或地下泉水,就不断的有水溢出,向山下流去,形成溪流或瀑布。再往上走就到达山顶了,这时也没有水了;所以,“水穷处”其实就是山顶。这说明此时李白已经来到罗敷潭了。由于所到的地方不同,所以王维是坐在山顶上看云起云落,而李白则是在罗敷潭的周围观赏风景。“客”是诗人的自称,“迷”的意思是陶醉,“客到花间迷”其实是说,在罗敷潭的附近有一丛丛的花树,鲜艳夺目,诗人走到花丛中的时候,被花儿陶醉了。

  尾联:“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淹留”的意思是“羁留、逗留”,出自《楚辞·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这句诗与上一句承接自然,尾联的大意是:(诗人)因为被周围的景色迷住了,直到太阳快下山了还不舍得离去。

  这首诗写得朴实自然,一点也看不出有任何雕琢的痕迹;可是,在朴实中却隐含了人生的哲理。诗人的目标是罗敷潭,然而要到达这个目标,却发现前面本没有路,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攀登才行。经过了一番艰难及危险的跋涉,诗人终于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看到了罗敷潭赏心悦目的美景,并因此而流连忘返。人生也是这样:经过艰苦的努力,得到的东西,人才会去珍惜。

  再说这首诗的艺术技巧。同样的题目,如果是一般的人来写,会发觉一首五言律诗共四十个字,要先描写一路上艰苦的跋涉,还要写出到达罗敷潭的心情及周围的景色,还要有内涵,有给人启发的哲理,太难了;可是,诗仙却做到了。

  “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不仅让读者明白诗人已经到达了什么地方,而且还从两个方面来描写罗敷潭周围的景色。那么,罗敷潭及其周围还有那么多的美景又怎么写呢?诗人在尾联用“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来概括,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说:罗敷潭周围的景色秀丽迷人,让人流连忘返。这样写胜过直接的描写,而且更容易令人对罗敷潭生出憧憬之心。


相关阅读
1 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

介绍以下内容: 一、远游姿态的胡化气质和南朝文人趣味 1、胡化的气质 2、慕道求仙的意愿 3、南朝文人的山水趣味 二、明月情怀的个性体验和民俗转化 1、农业文明恋土恋家的乡愁 【查看全文】

2 李白诗词《沙丘城下寄杜甫》的诗意赏析

《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寓居沙丘怀念诗友杜甫时所作。此诗以景带出思念之情,言辞朴素无华,率性写出,或行,或卧,或所见,或所感,絮絮叨叨皆入诗来,写得情 【查看全文】

3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原文、译文、赏析

《登庐山五老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 登庐山五老峰⑴ 庐山 【查看全文】

4 李白诗《将进酒》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 【查看全文】

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的诗许多是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查看全文】

6 李白《送友人》赏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①,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②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③去,萧萧班④马鸣。 【注释】 ①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②蓬: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