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注释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03 00:00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五月天山雪⑴,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⑵,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⑶,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 塞下曲六首

  【其二】

  天兵下北荒⑷,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⑸。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⑹。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⑺。

  【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⑻。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⑼。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⑽。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⑾。

  【其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⑿。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⒀。

  无时独不见⒁,流泪空自知。

  【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⒂。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⒃。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⒄。

  【其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⒅。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⒆。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⒇。

  注释

  ⑴天山:指祁连山。

  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⑷天兵:指汉朝军队。

  ⑸衔恩:受恩。甚:多。

  ⑹海:瀚海,大沙漠。陇头:田野。

  ⑺高枕:高枕无忧。

  ⑻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⑼天骄:指匈奴。

  ⑽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⑾麟阁:即麒麟阁。霍嫖姚:即霍去病。

  ⑿云砂:细碎的石粒,指边塞风光。

  ⒀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⒁独不见:《独不见》是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落寞愁绪。

  ⒂虎竹:兵符。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⒃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⒄殊:远。嗟:感叹。

  ⒅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⒆合:满。陇底:山坡下。

  ⒇负:凭借。妖氛:指敌人。

  其一: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这两句是说,在反击外族侵略中,英勇杀敌,图像麒麟阁,功劳最大,获得这种最高荣誉者,首推霍去病。诗句极力称赞霍去病反抗外族统治者侵略的功绩,有气壮山河之概。

  译文:

  【其一】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其二】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其三】

  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其四】

  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其五】

  匈奴为掠夺秋季丰收的粮食而悍然入侵,朝廷派出军队抗击。

  将军受命出兵,战士们行军到塞外,在龙沙一带暂时安营扎寨。

  边塞的月光伴着弓影,胡地的雪霜拂过剑锋。

  战士们还远没有进入玉门关,少妇们不要长声感叹。

  【其六】

  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连绵直到甘泉宫,照亮了甘泉宫上空的云层。

  汉武帝握剑拍案而起,回头召来李广将军。

  战斗的气氛弥漫着天空,震天的鼓声,连山坡底下都可清晰听闻。

  横行战场靠的是勇敢的气魄,在将士们的奋勇拼杀下,一仗就消灭了敌人。

  鉴赏:

  李白有《塞下曲》六首。元人萧士赟云:“此《从军乐》体也。”这一组诗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一样,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其一】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这首《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相关阅读
1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作品评析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 【查看全文】

2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注释

《上李邕》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 【查看全文】

3 《夜宿山寺》李白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怕惊天上人。 李白诗鉴赏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纪游写景短诗。 首句危楼高百尺,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 【查看全文】

4 李白的妇女诗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歌的苍穹中。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星座。他的诗歌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珍品,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瑰宝。 在《李太白全集》中,描写妇女的诗歌共有 【查看全文】

5 李白《梁园吟》全诗翻译与赏析

梁园吟 李白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 【查看全文】

6 李白诗词《江夏赠韦南陵冰》的诗意赏析

《江夏赠韦南陵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在江夏遇好友韦冰时写下的诗作。此诗构思奇特,从作者遇赦骤逢友人的惊喜如梦,写到在冷酷境遇中觉醒,而以觉醒后的悲愤作结,真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