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吟
李白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翻译:
我乘船由黄河离开京城,一路上黄涛汹涌,雪浪如山,帆船如叶。
航程长,水遥阔,使人生厌,终于到达宋州(今河南商丘)的平台,这是古梁园的遗迹。
在平台作客依然愁思不断,对酒高歌,即兴来它首《梁园歌》。
回忆起阮籍的哀吟:“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渌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
路途遥远,风沙迷茫,何时才能西归京城。
人各有命,天命难违,必须豁达,不必忧愁,且登高楼边赏风景边饮美酒,再让歌女唱我的小曲。
还有剪着小平头的小奴摇扇子,炎热的五月就如同十月金秋,一点不热。
侍女为你端上盛满杨梅的玉盘,再为你端上花皎白雪的吴盐。
沾白盐饮美酒,人生不得意也要尽欢,别学周朝的夷齐品行高洁,不食周粟,我拿着皇上的金子买酒喝。
以前这附近有个潇洒豪勇的主人名叫信陵君,如今他的坟地却被人耕种,可见权力风流是空。
你看现在这梁园,月光虚照,院墙颓败,青山暮暮,只有古木参天,飘挂流云。
当时豪奢的梁园宫阙早已不复存在,当时风流倜傥的枚乘、司马相如那去了?
当时的舞影歌声那去了?均付池中绿水,只剩下汴水日夜东流到海不复回。
想起那些窝囊事就泪流满面,现在有了钱,可是没有颜面回家见亲人。
有钱咱就赌,边赌边喝多痛快,及时行乐,看太阳走得快,还是我的钱输得快。
唱起那伤心的歌谣,寄托我深远的心绪,归去东山高卧,也许还会时来运转,到时候还有机会挽救天下百姓。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这两句是说,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抱旷达和蔑视的态度,就可以免除烦恼和愁闷,只有登高楼、饮美酒,遣愁放怀,才是乐事。诗人以“达命”者自居,高视一切。语带狂放豪纵,却由苦闷而生,愈狂放,愈显出痛苦之深,使人感到一股强烈的感情激流。
赏析:
《梁园吟》是唐代伟大诗人诗仙李白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大致可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前半偏重叙事,后半偏重抒情。前半追述了诗人离开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向东来到梁园(今河南商丘)做客,和朋友在梁园饮酒抒怀的过程;后半主要是面对荒凉颓圮的梁园,抒发了今昔变迁的沧桑感,间接抒发出诗人对唐王朝衰落的隐忧。
这首诗一名《梁苑醉酒歌》,写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诗人游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和宋州(州治在今河南商丘)的时候。梁园,一句梁苑,汉代梁孝王所建;平台,春秋时宋平公所建。这两个遗迹,在唐时宋州(今河南商丘)。李白是离长安后来到这一带的。三年前,他得到唐玄宗的征召,满怀理想,奔向长安。结果不仅抱负落空,立脚也很艰难,终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新唐书》本传)。由希望转成失望,这在一个感情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心中所引起的波涛,是可以想见的。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是把这一转折中产生的激越而复杂的感情,真切而又生动形象地抒发出来。读者好像被带入天宝年代,亲耳聆听诗人的倾诉。
从开头到“路远”句为第一段,抒发作者离开长安后抑郁悲苦的情怀。离开长安,意味着政治理想的挫折,不能不使李白感到极度的苦闷和茫然。然而这种低沉迷惘的情绪,诗人不是直接叙述出来,而是融情于景,巧妙地结合登程景物的描绘,自然地流露出来。“挂席欲进波连山”,滔滔巨浪如群峰绵亘起伏,多么使人厌憎的艰难行程,然而这也正是作者脚下坎坷不平的人生途程。“天长水阔厌远涉”,万里长河直伸向缥缈无际的天边,多么遥远的前路,然而诗人的希望和追求也正像这前路一样遥远和渺茫。在这里,情即是景,景即是情,情景相生,传达出来的情绪含蓄而又强烈,一股失意厌倦的情绪扑人,读者几乎可以感觉到诗人沉重、疲惫的步履。这样的笔墨,使本属平铺直叙的开头,不仅不显得平淡,而且造成一种浓郁的气氛,笼罩全诗,奠定了基调,可谓起得有势。
接着诗笔层折而下。诗人访古以遣愁绪,而访古徒增忧思;作歌以抒积郁,心头却又浮现阮籍的哀吟:“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渌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咏怀诗》)今人古人,后先相望,遭遇何其相似!这更加触动诗人的心事,不禁由阮诗的蓬池洪波又转向浩荡的黄河,由浩荡的黄河又引向迷茫不可见的长安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一声慨叹含着对理想破灭的无限惋惜,道出了忧思纠结的根源。短短六句诗,感情回环往复,百结千缠,表现出深沉的忧怀,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从“人生”句到“分曹”句为第二段。由感情方面说,诗人更加激昂,苦闷之极转而为狂放。由诗的径路方面说,改从排解忧怀角度着笔,由低徊掩抑一变而为旷放豪纵,境界一新,是大开大阖的章法。诗人以“达命”者自居,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采取藐视态度,登高楼,饮美酒,遣愁放怀,高视一切。奴子摇扇,暑热成秋,环境宜人;玉盘鲜梅,吴盐似雪,饮馔精美。对此自可开怀,而不必象伯夷、叔齐那样苦苦拘执于“高洁”。夷齐以薇代粮,不食周粟,持志高洁,士大夫们常引以为同调。这里“莫学”两字,正可看出诗人理想破灭后极度悲愤的心情,他痛苦地否定了以往的追求,这就为下文火山爆发一般的愤激之情拉开了序幕。
相关阅读
1 李白的自由精神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伟大之不仅仅在于它留给后人的珍贵的诗歌创作,还在于在他的自由精神。由于受诸子百家的影响,李白的思想构成十分复杂,但是自由精神却是其中 【查看全文】
2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此诗完全洗尽了李白的豪迈之气。诗中说菊花两次遭到采撷,是在暗喻自己的从政经历,以此表达内心的苦闷。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查看全文】
3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登宣城谢脁 【查看全文】
4 李白《静夜思》意象赏析《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 【查看全文】
5 李白是东方之星预言帝?上周开始,李白的藏头诗《长江沉沦》火爆微信圈。记者昨天随机查看了5个公众号,发现这条李白太牛,早就预言东方之星出事的阅读量,超过1700万人次。原诗如下: 二龙闹江风卷云 【查看全文】
6 李白《太原早秋》译文及赏析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