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别匡山》赏析

发布时间:2015-07-20 00:00

  【作品简介】《别匡山》是唐朝诗人李白所作的七言律诗。此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 “已将书剑许明时”,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表达了奋斗的豪情和高远的追求,表露出诗人欲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别 匡 山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赏析】

  这首《别匡山》,是李白早期的重要作品。此诗历代李白诗文集均未收录,仅见于四川彰明、江油二县县志。县志录自匡山宋碑《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石原在匡山大明寺遗址,今已移至江油县李白纪念馆。大明寺,兴建于唐初,葺修于北宋。匡山在旧彰明县北,今江油县西,李白故里青莲乡在匡山之南五十余里。这是青年时期的李白读书的地方。

  李白青少年时代正是“开元之治”前期。当时唐玄宗励精图治,使国家欣欣向荣,给人们带来无限希望。因此,李白从小就胸怀大志,一心要把他的才能献给大唐王朝,甚至梦想辅佐皇帝济苍生,安社稷,建立不朽的功勋。也就是说,他希望当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李白为这一理想奋斗了一生,虽然历尽坎坷,屡遭失败,但他的雄心总不销歇。正是在对伟大理想的热烈追求过程中,李白写下了许多充满豪情逸兴的和悲歌慷慨的诗篇,而成为伟大的诗人。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自我介绍早年事迹时,写道:“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首《别匡山》就是李白二十四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作,也就是他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决心离开他亲爱的故乡时的抒情言志之作。

  “晓峰如画参差碧”,这是写匡山的远景。在晨光中的匡山,高高低低的峰峦,呈现出碧绿的颜色,好象画图一般。

  “藤影摇风拂槛垂”,这是写匡山的近景。藤萝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时时拂着大明寺的栏杆垂下来。

  “野径来多将犬伴”,这是写李白自己在匡山上的行踪。他常常带着家犬作伴,沿着小路爬上山来。

  “人间归晚带樵随”,这是写山头所见。他常常看见打柴的人背着柴草在暮色中下山回家。

  “看云客倚啼猿树”,这是写李白自己在大明寺中的佳趣。他常常靠着寺前的大树,观看天上的云霞。那树上不时有猿猴叫唤,声音好象小孩啼哭。

  “洗钵僧临失鹤池”,这是写寺中所见。和尚们常常在寺后的池中洗他们吃饭用的钵盂。那池上曾有白鹤飞来,后来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以上都是写匡山的景色,这景色是多么的清幽!同时从景色描写中透露出作者对匡山的感情,他对匡山是多么喜爱!

  诗的最后写道:“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意思是说,匡山虽美,我却无心留恋它,因为我已经决心把自己的文才武艺奉献给大好时代了。

  全诗八句,虽然前六句都是写匡山景色,但全诗的重点却在最后两句。前六句实际上是后两句的铺衬。正是由于前六句的铺衬,使得后两句特别有力,表现了李白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献身热忱,从而使整个诗不同凡响。

  李白一生都酷爱大自然,同时一生又都充满了政治热情。《别匡山》一诗很好地表现了李白这科性格。因此这首诗不仅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可供欣赏,而且对帮助我们认识李白的生平和创作,也大有裨益。


相关阅读
1 《子夜吴歌》李白唐诗鉴赏

《子夜吴歌》鉴赏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文解释】 长安城一片月色,千家万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秋风吹不尽的,总是 【查看全文】

2 李白折荷有赠

《折荷有赠》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折荷有赠》赏析: 此诗开头说 【查看全文】

3 关于李白的轶事典故

好任侠,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 【查看全文】

4 李白《夜下征虏亭》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夜下征虏亭 李白 船下广陵去, 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 江火似流萤。 注释: ①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郊。 ②广陵:郡名,在今江苏扬州市一 【查看全文】

5 登金陵凤凰台中心论点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全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原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 【查看全文】

6 李白《清平调 其一》

《清平调 其一》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