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的诗意赏析

发布时间:2015-07-20 00:00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秋日送别友人的诗作。此诗反映了诗人乐观豪放的情怀,其描绘的画面是:碧海青天,水天一色,雁翔长空,景色如画;送别会上是美酒玉壶,驻马畅饮,宾主们或歌唱,或奏曲,各得其乐。全诗紧紧抓住秋日的特点和离情别意,把主观情感融注到各种描写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富于艺术感染力。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内容】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睛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秋日送人之作,宴送的杜补阙、范侍御均为李白友人。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当时李白寄居在东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宴送的杜补阙、范侍御均为李白友人。

  诗一开头紧扣题中“秋日”,抒发时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辩》中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句开篇,后来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声,李白却偏说“我觉秋兴逸”,格调高昂,不同凡响。“我觉”、“谁云”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有李白的艺术个性;两名对照鲜明,反衬出诗人的豪情逸致。一、二句定下基调,别宴的帷幕便徐徐拉开。

  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傍晚,绵延的群山带走了落日;尧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万里晴空相映成趣。诗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象,用“将”、“与”二字把它们连成一体,既使这些自然景色获得了个性和活力,为首句的“秋兴逸”作注脚,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欢乐的心情。接着,正面描写别宴:席上已摆好玉壶美酒,主宾们已止步下马,有的正在安置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带挂在横生的树枝上,大家开怀畅饮,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欢快的乐曲声疾风似地飘荡在尧祠亭的四周,响彻云霄。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

  宴席到这时,显然已是高潮。时近黄昏,白云飘向碧海,大雁从晴空飞逝。这两句既同“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相照应,又隐隐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宜。宴席从高潮自然过渡到尾声。最后,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李白这首诗,既是送别,又是抒情。把主观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写的各种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量。尤其可贵的是,诗的格调高昂、明快、豪放,读来令人神思飞越,心胸开阔。


相关阅读
1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全诗赏析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全诗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 【查看全文】

2 李白《长门怨二首》全诗翻译与赏析

长门怨二首 李白 天回北斗挂西楼, 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 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 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 独照长门宫里人。 翻译: 【其一 【查看全文】

3 李白《送友人》

《送友人》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唐诗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 【查看全文】

4 卢纶写的塞下曲六首

1,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4,野幕 【查看全文】

5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翻译赏析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山东送别杜甫时创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 【查看全文】

6 李白预言诗藏字“马航失踪”

腾云李白 马腾驾祥云, 航行阔海郡。 失于蓬莱阁, 踪迹无处寻。 相关推荐:李白的诗 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