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征虏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诗人运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在诗中形象地描绘了从征虏亭(在今南京)到广陵(今扬州)一带的江中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出游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如话,意境如画,对客观景物神态的描绘逼真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夜下征虏亭》李白唐诗鉴赏
夜下征虏亭
李白
船下广陵去,
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
江火似流萤。
李白诗鉴赏
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上元二年(761)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扬州),即兴写下此诗。
诗的语言明白如话,意境宁静如画。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轮廓格外分明。
“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象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素来以花喻少女,而以少女喻花,实不多见。
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似乎有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岸上山花烂漫多情,江上灯火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传达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有神态,以极简炼的笔触,迅速地勾勒出来,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展现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人的美感。
相关阅读
1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
在古诗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感悟古诗语言的凝炼含蓄与意境的深邃,可以深刻地了解历史文化。 1.李白的浪漫主义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人格和艺术个性常被大家用浪漫、 【查看全文】
2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译文及赏析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下面为大家带来一首李白的七言绝句,希望大家喜欢! 早春寄王汉阳 【查看全文】
3 我心中的李白篇一: 初识李白是在外婆的启蒙教育中。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首《静夜思》,激起了我探究李白的欲望。 他,年少有为,饱读诗书。积极入世,关 【查看全文】
4 家庭背景对李白个性发展的影响关于其家庭特殊性是明显的。 一、曾在西域生活过,接受西域文化影响; 二、他家是脱离土地的流民,蜀地不是他家祖籍;三;其家既非官宦阶层,也非庄户,极有可能是商户。 李白《上 【查看全文】
5 《将进酒》及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 【查看全文】
6 李白论情年代:现代 作者:网友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现在知道的李白的诗里没有《论情》这首诗,《论情》是现在无聊的人调侃文章出轨的。但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