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3月3日下午市教育局高中语文学科指导组来学校指导检查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高二备课组我和另一位老师被点了课。我们上的都是《将进酒》。
一、教学流程
本课原本的教学流程是以诵读为切入点,在诵读的过程中,引领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变化,感受李白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进而拓展延伸,由其不受任何约束,冲决一切的艺术特点,谈李白诗歌在唐诗风格转变的意义:“出色地完成了初唐以来诗歌革新的历史使命”(章培恒、骆玉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并引用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的一段话来观照李白诗歌的意义:“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盛唐’,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任何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是按照文学史演进流程来编排单元的。抓住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从而点出李白诗歌的对于诗歌发展的意义。这是基于语文本身的拓展。既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又提供了新的观照视野。
二、教学预设的束缚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灵魂。所以这节课我以诵读为把手。应该说,这样的设计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有人听课,所以备课时我非常注重教学预设,而预设的过程有太多的想当然,对学生的预习和课堂生成准备不足。没有根据课堂的实际状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被自己的预设牵着鼻子走。譬如,点学生朗读时,尽管学生因为没有完全放开而难免有些瑕疵,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的。这时,我就不应该纠缠于学生的朗读而引向自己的预设。很多时候,我完全可以对学生的表演表示赞赏,并顺水推舟,加快教学进程。教学预设应当给自己和学生留出更多的生成空间。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导课堂,但不可包办课堂。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束缚于教学预设的课堂,不可能产生语文境界。
三、教学问题的繁与简
教学问题与教学环节应当是尽可能地化繁为简,不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尤其是学生能自己读懂和体悟的问题,应当以最简约的方式牵引出来,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铺垫。作为铺垫的引子应尽可能简单而不是将其变得朦胧或难以言说。这节课我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悟诗人的情感变化。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寻找关键字的方法直接牵引出诗歌的情感变化即:悲——欢——愤——狂——愁。然后引导学生边体验情感边诵读,在诵读中再次体验情感。而我是一边读,一边去分析情感流变,忙得不得了,其实两者都没有很好地兼顾。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以线串珠,而不是“珠”“线”并进。
四、语文教学要有大境界
学科组检查汇总时说,青年教师上课往往求稳,创新意识不够,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教学的个性不是很明显。所谓个性,指解读的个性和传授的个性。应该说,他们的评价是极有见地的。而这些也往往成为我备课时的极大痛苦。尽管,我很珍惜每次外出的机会,但这样的机会极其难得,另外也受到规模和层次的影响。我们自己的交流又大多是同层次的交流,虽有帮助,但总是有限的。我们上的常规课太多,缺乏个人的独立思考。尽管如此,我坚信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努力。语文教学的境界追求将永无止境。
相关阅读
1 李白:峨眉山月歌
导语:《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以下是小编正路分享的该诗的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 【查看全文】
2 李白与故乡在我和大多数读者的印象中,李白绝对不是一个热爱故乡的人。更多的情形是,他仿佛一个天涯浪子,时时在为帝王师的理想路途中颠沛流离,并不时痛苦着、愤慨着,又天真虚幻地自 【查看全文】
3 《赠汪伦》李白唐诗鉴赏《赠汪伦》鉴赏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文解释】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 【查看全文】
4 李白赞美长江经典诗句李白是古代著名的诗人,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李白赞美长江经典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李白赞美长江经典诗句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 【查看全文】
5 李白《太原早秋》译文及赏析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秋 【查看全文】
6 浅谈李白诗歌的抒情意向李白是我国诗坛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诗歌光照万代,在中国诗歌史是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谪仙、诗仙的称号就是明证,世人推崇备至。千载独步惟公一人(李冰阳《草堂集序》),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