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学反思
李白的《将进酒》写于天宝三年,是唐朝最黑暗腐朽的时期,李白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蓄积已久,却又无力排解,只能借酒以倾吐胸中的不平之气。整首诗读来荡气回肠、潇洒飘逸。本次课堂大赛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这篇千古名篇。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其中一些重要的思路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之后的教学。
一、教学设想及过程
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体裁,历来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语文中也一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诗歌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教法。大多人特别重视朗读这一方式。
但是在观摩了很多诗歌教学之后,我认为,在中学阶段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朗读只是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尤其是朗读不但是技法,更是受限于个人音质等条件。一个学生可能在心里已经理解到了应该怎样来朗读,但是他无法读出。所以我选择以读为基本线索,重在对诗歌的理性思考。
所以,我把学习目标定位为把握诗歌感情,理解诗人形象。
基本思路是:
1、背景介绍:
李白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但他既看不起皓首穷经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建立盖世工业后功成身退。而现实和他的理想有着莫大的差距。天宝元年,唐玄宗下诏召李白入京,但在长安,李白仅仅呆了三年,地位也不过是个文学侍从,唐玄宗给了他一大笔钱,打发李白离开了长安,史称“赐金放还”。这一年,李白被“赐金放还”,远离政治中心已有八年多了。52岁的他,得朋友岑勋相邀,席间“对酒忽思我”,不由得使诗人涕泪纵横、长啸嗟叹。于是李白借《将进酒》之调,吟出了这千古绝唱。
2、初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问题设计是:请认真体会诗作,完成这个句子,“从 可以读出 的李白。”
3、品读诗句,理解诗人形象
在第三步中以学生在早自习所提的问题为线索,有如下问题: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君不见”两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孙娜)
B、“人生得意须尽欢”是体现出诗人的乐观、豁达,还是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曾玉莹)
C、文中有两句“君不见”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两句的感情明显对立。这究竟是在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田耕)
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前一句是说富贵利禄不足贵,后一句有希望长醉不醒。矛盾啊?(赵洁晶)李白既然把“钟鼓馔玉”、“五花马”、“千金裘”看得如此之轻,那是什么让他如此愁苦呢?
4、再读全诗,提升理解
问题设计如下:《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调,即“劝酒歌”,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巅峰之作。可见,本诗并没有题目,请结合你对诗人形象和诗歌情感的理解为本诗拟个题目。
二、教学反思
(一)可以肯定的几点
1、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教学进度的推进上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仅仅是大小讨论所能体现的。在教学重点的设置,教学进度的推进这几方面也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通过预习,每人都提出自己的疑难,通过筛选选择了四个反应不交突出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体。
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贪图教学进度的快速,而是依靠学生的讨论来推进,并没有严格地划分各个部分的时间,从而使讨论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东西。
2、教师的主导和提升作用不能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丧失
教师的主导体现在哪里呢?
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切入点的选择和总结提升上。
《将进酒》可以讲的内容比较多。我选择以“从 可以读出 的李白。”这个问题所谓切入点,一开始就让学生对诗人形象有所感知。
在总结提升阶段,学生最需要老师的指导。一些问题和认识确实是学生深入不到的地方,这时适合地跑出自己的认识,我认为这不是自己唱戏自己看,而是在有效地拓展深化。在总结自己所认识的李白时,我展示了自己的认识,写了如下一段为文字。
《孤独的斗士》李白似乎一直都有两个敌人。一个是掌握着时光行进、人生荣辱的“命运”,尽管一再遭到戏弄,但他总是能笑对人生,以昂扬的面貌藐视那个捉弄自己的“命运”,在这里他是胜利者。一个是那个内心时时渴望建功立业的自我,尽管他借酒浇愁,但结果只能“愁更愁”。在这两个敌人的夹击下,李白,没有沉沦,“谪仙人”的他注定无法回到天上,逍遥自在,于是他选择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人世间做一个孤独的斗士。
(二)需要改进的几点
1、注重板书的设计
这节的板书设计不是很好,没有做到清晰、直观。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在这方面注重设计。
2、课堂氛围的渲染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是下一步学习改进的重点。
我想,的教学工作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是努力的方向,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支点。
相关阅读
1 《玉阶怨》李白唐诗鉴赏
《玉阶怨》鉴赏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诗文解释】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 【查看全文】
2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 【查看全文】
3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诗鉴赏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质朴,音韵流畅。 诗 【查看全文】
4 李白:峨眉山月歌导语:《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以下是小编正路分享的该诗的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 【查看全文】
5 李白古诗《赠裴十四》全诗赏析《赠裴十四》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赠别诗。此诗以晋之名士裴叔则喻裴十四,称赞裴十四容仪之俊美,心胸之阔大,态度之高亢,而不为世人所知,只好若天上之浮云,飘然 【查看全文】
6 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李白的诗歌,是中国历史上弥足珍贵的特异存在,他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和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 李白是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