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5-08-06 00:00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的感慨。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高昂的气势,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教学过程

  1. 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

  (1)李杜诗篇万古传。(赵翼《论诗》)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

  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

  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

  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

  2.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3. 教师解题(课件展示,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4. 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5. 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4)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面对现实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5)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要点如下:

  (1)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形象写出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的复杂心理。

  (5)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6.师生共同深入探究:

  教师再提出问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

  (2)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归纳。

  要点如下:

  (1)李白这首诗“浪漫”的诗风表现在:A,巧用历史故事、典故;B,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C,跳跃式的结构。

  (2)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7.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有感情朗读。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我们要注意一句警句、两个比喻、三处用典、四句短句。

  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运用了“黄河”“太行山”“沧海”这些壮美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行路难》

  七.板书设计

  行路难

  赏析 情感 诵读

  停、投、拔、顾 忧郁悲愤 低沉失落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 矛盾痛苦 忧伤彷徨

  两典故 不甘消沉 昂扬憧憬

  三字短句 进退失据 短促埋怨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 乐观豪迈 高亢自信


相关阅读
1 李白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 【查看全文】

2 《赠汪伦》李白

赠汪伦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 【查看全文】

3 李白王之涣黄河的诗句

导语:诗句,读作:shī jù 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王之涣黄河的诗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李白描 【查看全文】

4 李白诗歌鉴赏论文

李白诗歌非常有名,关于李白诗歌要如何鉴赏呢?下面来看看!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诗圣杜甫给李白的评价,也是在我看来最合适的评价。笔尖轻挥书惊天动地之作,腕下轻放 【查看全文】

5 李白独坐敬亭山翻译

导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出自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下面是《独坐敬亭山》原文及赏析。(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 【查看全文】

6 李白望天门山艺术特色

李白的《望天门山》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更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