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场(今属四川江油,不过还有说法,是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25岁离蜀,在蜀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场南渡口原有“太白故里”碑,今已迁祠内。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经过精心收集的李白故里简介,欢迎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更多相关资料尽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江油简介】
李白故里位于四川省江油市,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李白故里江油旅游资源丰富:有李白纪念馆、李白故居、海灯武馆、太白碑林、粉竹楼、太白公园、窦圌山、佛爷洞、白龙宫、金光洞、观雾山、养马峡、蒲家沟、青林口红色旅游景区等。其中青莲镇李白故里、市区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海灯武馆及太白洞等景点是以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的故居为主的人文景观长廊。
江油市距省会成都约150公里,距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40公里。江油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设郡,后改江油县。[东汉]设置归属德阳县,以后历经演变,到隋初县境分置阴平、昌隆2 县。以后又几经演变,至[南宋]时江油县府正式入境后,分置江油、彰明2县。相沿至1958年两县合并为江彰县,1959年更名江油县。其中1935年红四方面军驻县时,曾分设过济时、重华、彰明3县和中坝市。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江油市。2008年江油被确定为温总理亲自领导的科学发展观试点城市。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油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早在三国时期江油已经是蜀国出入关中的重要军事政治要地,也是蜀国最后一道抵御敌人的关口。“勇夺江油关”也是《三国志》、《三国演义》中精彩的一笔。江油不仅走出了唐代大诗人李白,还走出了中国“厚黑学”鼻祖李宗吾、著名教育家张秀熟、中科院院士、科技发明家张开逊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也是四川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发起人王佑木同志以及中国著名的武术大师海灯法师的家乡。
江油市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优质碳酸钙矿遍布全境,市境内探明的天燃气储量超过300亿立方米。长江支流涪江流域履盖全市60%以上面积,宝成铁路、绵广高速、绵江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市内乡到村一级道路基本硬化,交通相当便利。
江油农业基础十分坚实,全市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在河南朋友的无私支援下,全市农村提灌站、乡村道路、水库塘堰、学校卫生等基础设施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具有“西南华西村”之称的白玉村被锦涛总书记亲自确定为“农业发展先行村”。《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附子”,以江油出产的质量为最佳。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坝酱油”闻名中外,味醇甘香,是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的一味必备调料。
江油工业基础十分雄厚,境内有大型特殊钢材生产基地攀长钢、我国西南最大的火电厂-----装机容量90万千瓦的江油发电厂、中石油川西北油气田公司、中国核工业四川材料所、中国航天涡轮机研究院、巴蜀重要的机械制造基地四川矿山机械集团、中国著名的水泥制造公司双马水泥、具有当代都江堰之称的武引工程等等,其中攀长钢、双马水泥为上市公司。全市人民正在为把江油打造成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而努力。
【文化旅游】
世人皆知李白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伟大的旅行家。他“一生好入名山游”,从“十五学神仙 ,仙游未曾歇”直至62岁去世于旅途之中。他青少年时期,一边读书,一边旅游,故乡的大匡山是他隐居读书之处,以此为基点常去戴天山、太华山、窦圌山、紫云山等名山旅游。这些雄奇壮美的故乡山水陶冶着李白,使他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然山水的美,直到25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大旅行。李白游踪东到大海,北到幽州、雁门关,西南到过夜郎,南到苍悟、九疑山,西至甘陇,足迹所至今天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贵州等十四个省及北京、重庆二市。名山大川黄河、长江、五岳、黄山、庐山、峨眉山、太行山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都留下他的足迹。
李白自幼好诗善赋、学道习剑,在故乡留下了三十多处遗迹遗址,众多轶闻传说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李白故里——江油历史文化丰厚、自然风景绮丽、“红色文化”灿烂、封神传说奇异、工业科技发达、农业生态纯美,地处九寨门户,位于蜀道咽喉。李白文化旅游品牌是江油发展旅游最有价值、最能够吸引旅游者、最具国际性和独特性的品牌,这个品牌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而这些浸透着李白文化内涵的游踪地和描写故乡山水的李白青少年诗文正是江油旅游之源和文化旅游之魂。不断丰富李白文化内涵,强力打造李白文化品牌形象,使其外延为文化旅游产业要素,做强做大江油文化旅游产业,是无愧于先贤李白、造福今日江油人民的明智之举、当务之举和富民之责。
【故里传说】
提起李白故里,没有人不认为它在四川江油。每年那里都举行李白国际文化节,大打旅游文化牌,那座城市无处不流荡着李白气息。现在,李白故里在江油的观点似已为海内外广泛接受,新版《简明大不列颠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有关李白条目,都明确表述李白是"四川江油人"。新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也说:"李白,字太白,彰明人"(彰明即四川江油)。
据赵亚辉博客提供,《某知名日报》2002年8月10日曾有一文披露一重要细节,说1982年,江油很意外地收到了邓小平托女儿送来的亲笔题词,只四个字:"李白故里"。还说,邓小平写这几个字之前,和郭沫若有过一次谈话。这个故事的前半段绝对真实,因为这四个字刻成的碑就矗立在江油;后半部所谓与郭长谈后才写的这几个字,谈过没有,何时谈的,却无法证实,因为郭在几年前就去世了。我认为,领导人题词是对历史人文古迹的倡扬和尊重,也是对主流看法的一种首肯,但是并不一定具有学术上的终极裁定权,尤其是面对复杂的历史疑案。例如现在就有这种情况,一位领导人在此地题了"羲皇故里",另一领导人却在彼地题了"羲皇故都",各题各的,并不奇怪。但不管怎样,小平题词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它还是大大增加了李白故里属于江油的权威性。一切都表明,李白故里在四川江油是铁板钉钉,任何人似乎都不应该有怀疑。
然而,意外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去年8月,湖北安陆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了以"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为题的宣传片,立即有《江油遭受"李白故里"危机,央视四套是帮凶》之类帖子出来,江油网友开始在网上严重声讨湖北安陆的"侵权"行为,旋即江油市委和安陆市区政府也卷入此事,各自在力争"李白故里"的归属权,不可开交。当时大家都觉得湖北安陆怕要倒霉了,要被推上被告席了,结果却出乎意料。9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给湖北省工商局发文的批复却是:"安陆市作为李白曾长期居住地,被称作'李白故里'具有合理之处。这是对客观事实的正常叙述和说明,属于《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正当使用行为。"是啊,"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李白在安陆娶妻生子,一度还是他周游天下的根据地,留守处,安陆要宣传,似也未可厚非。但这一下矛盾更激化了,后来还是江油占了上风。
对于这场官司我无话可说。我倒是觉得,由这一事件暴露出现今对"故里"一语的使用充满了歧义和含混,同时还暴露了长期以来掩盖的另一重大隐情,那就是真正的李白故里到底在哪里?除了江油和安陆二地之外,还有没有更有理由称为李白故里的地方?在这个问题上,有没有用现代人的强势话语不顾古人的陈述,不顾基本的历史资料的情况?江、安之争很像是大家在争抢一件宝贝,两个最有可能争到宝贝的人争得尤其厉害,其实,他们都忽视了宝贝真正的主人的意见及其感受。
这里,问题的关键是,到底什么叫故里?它是指一个人的出生地,抑或生活过较长时间的地方,还是原籍,祖籍,家乡?到底该选择其中的哪一样?
前不久,一向较真的上海《咬文嚼字》杂志经考证后有文章指出,目前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是"故里",一些地方常常以号称某名人"故里"来吸引游客,理由是这名人曾在当地居住过。其实,"故里"专指其人的故乡,家乡,原籍,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他的祖辈如果没有在此地生活过,他本人生活的时间再久也是不能叫"故里"的。文章还举例说,老蒋曾长期居住在台湾,但有谁会称台湾为"老蒋故里"呢?蒋故里还是浙江奉化溪口。"长期居住的地方"未必是"故里",而"出生地"也未必是"故里"。比如一位外国孕妇,在上海旅游时生了孩子,难道上海就是这个孩子的"故里"?还说,他长期住过的地方应该叫"故地",所谓故地重游;他长时住过的房子应该叫"故居",所谓某某故居;但"故地"、"故居"和"故里"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如此等等。
我对《咬文嚼字》文章的煞费苦心表示理解,但它仍然无法解决李白的故里归属问题。如果"出生地","生活过较长时间的地方","先辈生活过的地方",全在同一个地点,那当然不成问题;要是不一致该怎么办?比如,李白出生地一般认为是中亚碎叶,和祖籍陇西成纪不一致,那哪个是故里?祖籍陇西成纪和生活过较长时间的四川江油又不一致,那哪个是故里?
江淹的《别赋》云:"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这可能是故里一词的最早出现。事实上,现在要给"故里"下一个无懈可击的定语不大可能,故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如果不钻牛角尖,并不难取得共识,它是对"根"的追寻和肯定。一个人,尤其一个古人,对自己故里的认定--尽管他不一定用这个词,最有发言权的只能是他自己。李白真正的、惟一的、被史书早就无数遍肯定下来的"故里",只能是陇西成纪(现今甘肃天水秦安县,秦属陇西郡,汉属天水郡)。
必须看到,我们在寻找李白的故里,事实上李白也在寻求着他的故里;这两个寻求如果重合,自然无话可讲;如果出现了两个故里,那应该肯定哪一个呢?这就好像一个人说他的父母是谁,我们不信,偏要另外指认他的父母一样。在我们,也许认为李白故里是四川江油;但对李白而言,他不是不知道彰明,但他心目中的故里无疑是陇西成纪。这是他一再强调的,而且口气坚定,从不含糊。我们在确定李白故里时,究竟是认同历史上李白本人的认定,还是撇开李白,不听他的,坚持我们认为的四川江油呢?在确定李白故里的问题上,要不要尊重李白个人的意见?如果李白明白不过地表示了对自己祖籍的确认,我们由于理解的原因,由于利益的原因,由于现代人的自以为是,硬是不承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样做对吗?
还是让我们看看李白自己怎么说的。李白诗文中有三篇非常明确地陈述了他的家世。《与韩荆州书》说:"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赠张相镐二首》其二云:"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上安州裴长史书》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这后一条里,"本家金陵"与"本家陇西" 似乎矛盾,其实此处"金陵"所指乃是西凉"建康郡",即指今甘肃兰州一带。考之史料,《晋书·武昭王李玄盛传》有如是记载:"武昭王讳日高,字玄盛。隆安四年(400年),为群雄所奉,遂起霸图,号凉公,于敦煌、酒泉坐定千里。其子李歆继立,攻沮渠蒙逊,败死。弟恂继立,沮渠破敦煌,恂死,国亡。"这就是发生在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的"沮渠蒙逊之难"事件。"本家金陵"已为研究界澄清了。总之,李白自认陇西成纪人,再清楚不过。李白还喜欢自称"羲皇人",所谓"学道三十年,自言羲皇人。轩盖宛若梦,云松长相亲。""清风北窗小,自谓羲皇人。""羲皇"就是被史家尊为"三皇"之首的伏羲,传说生于陇西成纪。
相关阅读
1 李白写的不是诗,是寂寞
李白是中华历史上少有的奇才。他性情任侠豪放,既抱定济苍生辅社稷安黎元的志向,又向往神仙的逍遥自在生活,加之豪放、率性、傲王候的个性,不能随俗入世。这就注定了李白一 【查看全文】
2 李白《古风(其三)》全诗翻译与赏析古 风(其三) 李白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 聘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 【查看全文】
3 李白《送长沙陈太守》全诗翻译鉴赏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李白 【其一】 长沙陈太守,逸气凌青松。 英主赐五马,本是天池龙。 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 荣君按节去,不及远相从。 【其二】 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水滨。 【查看全文】
4 李白《远别离》远别离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 【查看全文】
5 李白《北风行》全诗赏析与注释翻译《北风行》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下面是其赏析,一其看一下吧。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 【查看全文】
6 李白诗词《朝发白帝城》诗意赏析《朝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其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名篇,下面我们再来回顾赏析吧。 《朝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