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中的“心”意

发布时间:2016-05-16 00:00

  导语:“诗言志。”李白的诗歌既有抒发感慨,寄托深远,对封建秩序和豪权贵戚不满的佳作,又有善于描写山河的壮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文字。大量的诗歌在读者的面前呈现出了诗人不同的心态,表达出诗人的不同的“心”意。

  一、慈父心

  作为一名诗人,李白有浪漫洒脱的一面;作为一名父亲,李白更有一颗慈父的心肠。天宝三年,李白因在朝廷中受权贵的排挤,怀着抑郁不平之心,离开了长安,开始了一生中的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寄东鲁二稚子》就是诗人漫游金陵时候写的诗歌。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抒写了一个父亲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歌以写景开头,展示江南的春色,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的农事、酒楼、桃树,“南风吹我心,飞坠酒楼前”,诗人托春风带去自己对家的思念,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让人唏嘘,尤其是对自己的一双儿女充满了人世间共同的慈父之情,“娇女字平阳,折花依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诗人流浪于江南,想象着儿女在桃树下玩耍。在玩耍中张望着父亲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谁来摩挲其背,爱怜他们呢?即使在漂泊流浪的行程中,诗人李白仍不失一个父亲的慈爱之心。

  二、忧愁心

  李白的忧愁之心,有时源于对权贵的愤恨,有时缘于自己的壮志未酬,更有的是对朋友的牵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到:“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诗人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之后写下的诗作,尤其是后两句的抒情,诗人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多情的月亮把自己的心愿带给远方的朋友。托明月而捎愁心,不仅说明忧愁无处可诉,也说明了明月分照两地,而朋友却不能相见。彼此都能看到的那一轮明月,该寄托了诗人多少的情肠?诗人依靠丰富的想象,把无情的月亮写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个不幸的迁谪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的却是诗人对权贵的憎恨。

  三、苦心

  759年,李白在江夏逗留的时候,遇到了长安故人――时任南陵县令的韦冰。异地重逢,使流浪中的李白欣喜异常,他想到自己坎坷的命运、漂泊的身世、难酬的壮志、炎凉的世态……不禁百感交集,奋笔写下了《江下赠韦南陵冰》的诗歌。诗歌以倒叙的形式追忆“安史之乱”后诗人与韦冰的遭遇,“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李白是遇赦的罪人,韦冰是被贬的官员,在相逢的宴会上,彼此的遭遇又怎能说得清呢?“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这恍如梦境的惊喜,蕴涵着痛心的自白。爱国的壮志,济世的宏图,都在“不得申长句”中被痛苦地压抑了。也由于“不得申长句”,内心的痛苦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清心

  一生寄情山水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诗心浸泡在明月山泉之中,细心地感受着大自然的月华雨露。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李白游览池州时,写下了《清溪行》的诗歌,首句“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作为一生游览过千山万水的李白,在面对清溪水的时候,却一下子情有独钟。诗人首先创造了一个宁静又清寂的情调,让水清如镜的清溪,洗濯心灵的尘埃。“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着力描绘的清新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不正折射出诗人心灵不沾尘埃的那种空灵吗?

  五、壮心

  清代刘熙载论李白的诗歌说:“太白诗歌虽若升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艺概》卷二)诗歌《玉壶吟》就体现了这一风范。 744年,在供奉翰林的后期,李白写下了该首诗歌。“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首句即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敲击着玉壶,吟唱着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诗句,想着曹操一生取得的成就,而自己却壮志未酬,不觉悲从中来。先是对着秋月舞剑,接着是高声吟咏,最后是跟泪夺眶而出,但是,那气干云霄的壮心,通过引用曹操诗歌中的词语表现出来,“烈士”、“壮心”、“暮年”等词语含蓄地表明了李白内心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

  李白诗歌中流露出的各种“心”意,正是帮助我们了解形成诗人性格的多种因素,让我们认识到一生浪漫飘逸的李白不是神,而是生活在历史岁月中的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我们读他的诗歌,感受着他的爱憎分明,体味到他的仁慈,也分享着他对友谊的真诚,于是,诗人就有了“高山仰止”的形象。使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惊叹他的心灵的宽广与才情的丰富,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折服于他那崇高的人格魅力。


相关阅读
1 李白诗词《行路难》(之一)的诗意赏析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 【查看全文】

2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别储邕之剡中 李白 【查看全文】

3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汪伦: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 【查看全文】

4 关于李白的轶事典故

好任侠,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 【查看全文】

5 李白个人介绍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诗歌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 【查看全文】

6 李白《长相思 其一》全诗鉴赏

李白《长相思 其一》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白《长相思 其一》全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长相思 其一》 长相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