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这首《秋浦歌》家喻户晓,全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1、个:如此,这般。
2、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白话翻译】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写作背景】
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一说为天宝十二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赏析】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白发哪能有三千丈长呢?李白咏庐山瀑布为“飞流直下三千尺”,已是奇语不凡;而这里咏白发,竟说白发比庐山瀑布更长十倍,大胆夸张,非李白莫敢。
至于像李白的“白发三千丈” ,虽然看似无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白发三千丈”,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何?”),却完全符合诗人感情的真实。诗人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显然,诗人不是说白发真有三千丈长,而是说愁长;因为忧愁生白发,所以白发像有三千丈长一般。这样写,既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内在感受的真实性,又巧妙地赋予诗歌外在形象以更大的感染力。这样的夸张不但不虚妄,而且很有分寸;正如刘勰《文心雕龙·夸饰篇》所说:“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亦可谓之懿也。”
如果说首两句劈空而来,显得有点突兀,那么末两句索性明言。它说明诗人在照镜时,看到满头白发繁若秋霜,遂禁不住感喟万分。诗人连用了“不知”与“何处”两个词组成问句。但他似问非问,或明知故问,纯粹是借此抒发感慨而已。“秋霜”固然指白发,但另给人以萧瑟的感觉。诗人利用感觉的移借,用外部感觉表达其心理感受。使读者自然联想起诗人晚年的不幸际遇,便难免同生凄凉、寂寞之感了。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关阅读
1 李白《相和歌辞·婕妤怨》全诗翻译赏析
相和歌辞婕妤怨 李白 月皎昭阳殿,霜清长信宫。 天行乘玉辇,飞燕与君同。 更有留情处,承恩乐未穷。 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 古诗概述: 这首诗以一个失宠宫妃的眼光和口吻, 【查看全文】
2 精选李白的诗【篇一:《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篇二:《题北榭碑》】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查看全文】
3 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导语: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之一。站在这个时代的高峰上,歌唱出整个民族的面貌与命运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无疑是李白了。 他的送别诗脍炙人口,为历代诗人所称颂 【查看全文】
4 李白孤独饮酒的诗句李白孤独饮酒的诗句有很多,大家想了解一下吗?下面小编就为你分享一些李白孤独饮酒的诗句吧! 李白孤独饮酒的诗句 1、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查看全文】
5 李白《将进酒》译文和赏析《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 【查看全文】
6 李白的资料故事及人物生平详解导语: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天宝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