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白的诗歌折射出的文化内蕴、时代精神是什么呢?来看看!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在吟咏诗词歌赋之际,往往十分注重意象的创造与运用。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曾指出:“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足见意象运用与诗文主旨和情感抒写之间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诗仙李白的诗作之中,亦是意象频出,其意蕴的深厚、旨趣的丰富自不待言。“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李泽厚《美的历程》),李白诗歌里约有50首左右包含青天意象,这些青天意象往往被视为盛唐气象的生动再现。本文将就李白诗歌中频频出现的青天意象略加分析,进而探索其青天意象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及凝重的人文精神。
一、抒发“一生傲岸苦不谐”的悲怆之情
李白深受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影响,儒家积极用世的态度和进取的精神在他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他的诗歌中常常怀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和浓厚的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然而终其一生却是“一命不沾”(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在仕途上备受挫折,困顿一生,真真是“仙宫两无从,人间久摧藏”(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让人唏嘘不已。李白自言:“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李白《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因此,不合流俗的诗人李白,目睹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不断在痛苦中徘徊煎熬,在伤感与愤激中孤独前行。李白始终与失意和悲愤为伍,为此他深感痛楚和悲哀,并在诗文中进行苦苦探索与追寻。这些悲情在李白的诗作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张扬和宣泄,如《行路难》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李白曾高歌“一生欲报主,百代期荣亲”(《赠张相镐二首》其一),然而盛世不遇,诗人将自己的政治失意归结为奸佞当道、权臣诋毁,是怀才不遇之悲,是生不逢时之痛。连天的衰草、荒芜的陈迹,人生实难,出路何在?“李白在无限的宇宙时间面前所袒露的这种悲凉而又崇高的审美感受,是现实忧患的纵深开掘和宇宙意识的升华,多么深邃博大。”①李白不禁陷入了无尽的沉思之中,这一思考成为萦绕诗人的无限的迷惘困顿。在走投无路、无路可循的困境里,傲岸不羁的李白“不屈己,不干人”,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悲愤的呼号之音,宣泄着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悲怆。纨绔膏粱、斗鸡走马之徒可以平步青云,而心存壮志、志在千里之士却只能沉于下僚,这样的现实如何不让诗人徘徊悲伤啊!我们仿佛已经可以想见此刻的诗人已经出离愤怒,其铮铮傲骨犹然可见。真真是“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李白《送蔡山人》)。
《蜀道难》一诗则借用青天意象,比喻人生道路险阻,困顿难行,对蜀道山川的奇险巍峨进行了传神的描绘与刻画。在诗作中,诗人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回环往复、摇曳生情,以蜀道的艰险暗示人生的坎坷,悲伤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儒家恪守“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李白终其一生始终在寻找施展才能、匡时济世的机会。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李白在渴求积极用世的同时,又鄙薄醉心功名利禄。其卓尔不群的个性和强烈的命运悲音,显示出诗人傲岸自信的人格意识,亦是不得于现实的一首人生悲歌。
《登金陵凤凰台》诗,用凤去台空、朝代湮灭发端,奏响人生的悲歌: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人登高抒情,历史陈迹的苍凉、岁月时光的荏苒,充溢着报国无门的凄凉悲怆和人生易逝的悲剧意识,希望无冀、前途渺茫,令他惶惑苦闷,激荡起难以遏制的心酸悲凉与大悲大痛。
二、感叹“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自由之情
盛唐精神富于激情与幻想,充满着对自由的无限憧憬与向往,生性狂放的李白将这一特质发挥到了极致。这既是对盛唐之音的深度诠释,也是李白自身性格、人格气质的抒写挥洒。李白在不断追求自由的同时也执著于对理想的追求,他把“事君”与“荣亲”作为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因而在李白的诗作中,既着力抒写“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宏伟蓝图,同时也深情描绘“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李白《玉真公主馆苦雨》)的自由图卷。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理想的李白,倾情于自由的生活方式和自主的人生旨趣,执著于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道家所追寻的不受约束的逍遥人生境界,成为诗人执著的理想世界。功成身退、归隐江湖,方是李白人生的终极追求。
道家崇尚自由的精神,在李白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影响了诗仙李白的一生。隐士司马承祯谓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大鹏赋》),贺知章赞其为“谪仙人”。李白本是飞身高蹈的仙人,怀抱“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般的真情,一片天真烂漫,渴望摆脱世俗的羁绊,获取精神的自由。以高视阔步的自由精神,发出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呼声,表现了诗人在失意愤懑中对人生自由的热切向往之情。他以圆满完整的自由天性、纯真无邪的赤子真情,诠释着盛唐之音的真谛。飞扬的神采、不羁的个性,显现出精神的舒展与个性的挥洒。
这种追寻自由的天真是不囿于外界环境的自我本性的流露,林庚曾赞叹:“李白的诗是最天真的,这使得他的风格达于惊人的淳朴。”这样的天真人格本质,在诗歌中表现出明显的自我仙化倾向。
再来看看《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诗:
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
相关阅读
1 月下独酌李白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 【查看全文】
2 《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 【查看全文】
3 李白的性格及其命运被后人称为诗仙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有着狂放不羁、自信洒脱的性格,他的诗歌被后人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他的诗风雄奇蒙放、清新洒脱,他是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歌的 【查看全文】
4 李白《嘲鲁儒》全诗赏析嘲鲁儒 李白 鲁叟谈五经⑵,白发死章句⑶。 问以经济策⑷,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⑸,首戴方山巾⑹。 缓步从直道⑺,未行先起尘⑻。 秦家丞相府⑼,不重褒衣人⑽。 君非叔孙通 【查看全文】
5 李白改诗一天,李白同好友汪伦坐在山林间的石头上,朗诵自己的新作《秋浦歌其五》,诗云:贵池多猿猴,超腾若白雪。牵引枝上儿,玩弄水中月。 正巧旁边有个十四五岁的牧童在放羊,听了 【查看全文】
6 李白关于游山玩水的诗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