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手法

发布时间:2017-05-26 00:00

  登金陵凤凰台的写作手法是什么呢?大家要如何对该首诗进行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的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上看,是先写景,后抒情,结尾抒发一种愁思 答案补充 那你等我慢慢写好啊 答案补充 首联是用了用典和对比的手法,用了凤凰台故事的传说,一二句做对比,说明物是人非,当年金陵的繁华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颔联也是用了对比的手法,吴宫的花草与现在的幽径,晋代的名墓已经成为了古丘,古时的繁荣与现在的凌乱形成强烈的对比.

  首联与颈联形成了由近到远的景色描写,因此是由近及远的写作手法.

  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愁思,表达了忧国犹君的情怀.

  【诗文解释】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翔游,凤凰飞去了,而今凤凰台空,长江水依然不停地流着。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贵族早已进入坟墓。三山矗立在天边,若隐若现。白鹭把江水分为两道。浮云总是遮蔽日月,不能回到长安,内心沉痛忧郁。

  【词语解释】

  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凤台山。相传刘宋元嘉年间因异鸟集于山而建。

  吴宫:三国时孙吴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

  衣冠:指王公贵族。

  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西入长江,因白鹭洲横其间而分为二支。

  【诗文赏析】

  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尽管如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金陵为六朝古都。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变的。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其颈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


相关阅读
1 李白《夜宿山寺》赏析

夜宿山寺 诗人:李白 朝代:唐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古诗赏析 【注释】 1、山寺:蔡山,现属湖北省黄梅县的蔡山。 2、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查看全文】

2 李白斗酒诗百篇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向来有诗仙之称,同时,他又不愧于酒仙的称号。杜甫就曾经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 【查看全文】

3 《望天门山》译文及赏析

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望天门山》译文及赏析,更多杂文阅读欢迎访问YJB 【查看全文】

4 李白《上清宝鼎诗》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 【查看全文】

5 李白《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两首。这组诗当作于赐金放还之后,既是安慰受贬谪的友人,也表达了同病相怜之感。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 【查看全文】

6 李白望天门山艺术特色

李白的《望天门山》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更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