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唐代诗人李贺被人们称为什么呢?李贺与李白、杜甫、王维等人齐名,而他的诗作继承了楚辞、汉乐府的遗风,别具一格。今天,小编为大家解答李贺被人们称为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李贺被人们称为什么呢?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因家居昌谷,所以被后世称为李昌谷,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被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出生于公元790年,虽是贵族之后,但已是唐宗室远支,武则天执政时,李唐宗室被大量杀害,而到李贺之父李晋肃时,这个旁支已经世远名微,家道中落,但李贺还是为自己有着李唐皇室血统而自豪的。李贺自幼才思聪颖,七岁的时候就能作诗,且擅长“疾书”,年纪稍长时更是十分刻苦,因才华过人而名扬京洛。
李贺虽诗名远播,但仕途却并不顺,因此他的诗大多都在抒发自己对理想、抱负的追求以及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的感叹,也有许多反映当时社会黑暗的作品,如“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等诗句流传百世。因壮志未酬,满腔热血却没有用武之地,李贺长期处在抑郁感伤的生活之中,公元813年因病辞去了奉礼郎的职务回到了故乡昌谷,年仅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了。
《罗浮山人与葛篇》李贺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罗浮山父与葛篇》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称颂罗浮山父所织的葛布精细光洁,巧夺天工。诗从头到尾紧紧扣住主题。开头写织葛,结尾写裁葛,无论是写织葛还是写裁葛,都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表现葛布质地优良,称颂织葛的罗浮山父技艺高超。诗人涉想奇绝,笔姿多变,运意构思,都显示出特有的“虚荒诞幻”的艺术特色。
【原文】
罗浮山父与葛篇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白话译文】
葛布轻柔,织得像江上小雨般细密透明,穿上葛衣,像六月的雨中吹来凉风。
当罗浮老人把葛布拿出山洞,千年石床上响起了鬼工吝啬的哭声。
天气闷热,毒蛇粗喘把山洞弄湿;江中的鱼儿也停止觅食,含沙直立。
真想裁剪一幅湘水中天光倒影似的葛布,吴娥不用担心说剪刀不够锋利。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说罗浮山(在广东省境内)中的一位老人赠送给诗人一块葛布,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李贺一生从未到过博罗一带,这首诗的题材可能是虚构的,也可能是根据传闻加工而成的。
相关阅读
1 老夫采玉歌诗意 李贺
这首诗通过描写采玉民工具体形象,反映了采玉工人的苦难生活和痛苦心情。 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⑴,琢作步摇徒好色⑵。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⑶。 夜雨冈头食蓁 【查看全文】
2 箜篌引李贺原文及翻译《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欢迎欣赏箜篌引 【查看全文】
3 李贺作诗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 【查看全文】
4 李贺的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查看全文】
5 李贺生平李贺生平是怎样的呢?作为唐朝非常著名的诗人李贺在一生中有着怎样的境遇呢?反映李贺怎样的品质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李贺生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 【查看全文】
6 李贺作诗翻译《李贺作诗》文言文讲述的是诗人李贺的事迹,那么,《李贺作诗》翻译是怎样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李贺作诗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