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翻《云左山房诗抄》,发现林则徐凭吊李商隐的一首七律《河内吊玉溪生》:
江湖天地两沦虚,党事钩连有谤书。
偶被乘鸾秦赘误,讵因罗雀门翟疏?
郎君东阁骄行马,后辈西昆学祭鱼。
毕竟浣花真髓在,论诗休道八叉如。
林则徐这首诗是对李商隐终生“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崔珏《哭李商隐》)的不平与同情,以及对他的才华和诗歌成就的赞美。
首联说李商隐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人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理想的“沦虚”破灭,其原因是“党事钩连”,即李商隐坠人中晚唐牛李党争的夹缝,受到牵连,被权贵斥为“此人不堪”,连新旧《唐书》本传也说他“背恩”、“无行”、“放利偷合”。林则徐指斥此皆为“谤书”,诽谤之词也。可见林对李的理解与同情。二联进一步写李商隐入赘王茂元,结秦晋之好,因为这个“误”,以至“翟门”“罗雀”,失去了昔日的朋友,受到牛党的排斥。“翟门”,语出《史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后以喻门庭盛衰之变。此句反诘,实是肯定。
前两联写李商隐的政治生涯。后两联则写他的艺术成就。先说对后世的影响:“郎君”,指李商隐,“东阁”,原指款待宾客的地方,此指幕府。说李商隐在幕府中生活,后辈学习他的诗歌艺术,形成“西昆体”,却学歪了,成了“祭鱼”,即堆砌典故。末联说,毕竟李商隐诗的真髓在,他的诗像杜甫的诗一样精美。“浣花”是“浣花草堂’”;“浣花叟”即“浣花翁”,因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在锦江支流浣花溪旁,常以浣花代指杜诗。结句说,如果论诗、论诗才,可不要说温庭筠、李商隐的诗才比他还高哩!据《北梦琐言》卷四:“温庭筠工于小赋,每人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韵成。”后称“温八叉”比喻才思敏捷。史称“温李”,温李齐名,而李要比温的成就高出许多。这是林则徐的看法,也是文学史的公论。
这首凭吊李商隐的诗,写于清道光十一年,即公元1831年。林则徐时任东河河道总督,次年任江苏巡抚,六年后出任湖广总督,开始禁止鸦片的壮举,又两年,鸦片战争爆发。清制,东河河道总督治所在东河,山东的运河,通惠河,泇河,卫河,河南、山东段的黄河皆属它管辖。沁河为豫北黄河的主要支流,属林则徐辖区。这首诗标题《河内吊玉溪生》,说明正是来河内巡视黄沁河所写。从诗的内容上看,尚未融人林公太多坎坷人生的血泪,属于就李论李的诗,可见林则徐对李商隐诗的真知灼见,也是颇为难得而有价值的。至于林则徐在河内的什么地方凭吊,诗无详指。由林则徐当时的任职,可以推测,很有可能在沁河南岸河内东郊的李商隐墓地,舍此墓地,不可日“吊”,足见在道光十一年河内的李商隐墓地犹存,而且正在河内东郊靠沁河的南岸。
(来源:《当代诗话》2013年11期•董尚祥)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晚晴》
《晚晴》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晚晴》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春感的诗词赏析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中的作 【查看全文】
3 《锦瑟》李商隐唐诗鉴赏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诗鉴赏 诗的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的《蝉》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解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 【查看全文】
5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唐代/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和他的艳情诗古人评价李商隐的诗是沉博富丽,典雅精工。特别是我们在阅读他的艳情诗的时候,除了为其深远的旨意所吸引外。其中瑰丽的语言、扑朔迷离的意境、飘渺的神韵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