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先主庙》是刘禹锡所作,全诗在构思上是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业衰,所描写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蜀先主庙
作者: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赏析】
首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高唱入云,突兀挺拔。细品诗意,其妙有三:一、境界雄阔奇绝。“天地”两字囊括宇宙,极言“英雄气”之充塞六合,至大无垠;“千秋”两字贯串古今,极写“英雄气”之万古长存,永垂不朽。遣词结言,又显示出诗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之胸臆。二、使事无迹。“天地英雄”四字暗用曹操对刘备语:“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刘禹锡仅添一“气”字,便有庙堂气象,所以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三、意在言外。“尚凛然”三字虽然只是抒写一种感受,但诗人面对先主塑像,肃然起敬的神态隐然可见;其中“尚”字用得极妙,先主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则其生前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自不待言了。
颔联紧承“英雄气”三字,引出刘备的英雄业绩:“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刘备起自微细,在汉末乱世之中,转战南北,几经颠扑,才形成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之势,实在是得之不易。建立蜀国以后,他又力图进取中原,统一中国,这更显示了英雄之志。“五铢钱”是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此诗题下诗人自注:“汉末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这是借钱币为说,暗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这一联的对仗难度比较大。“势分三足鼎”,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语:“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业复五铢钱”纯用民谣中语。两句典出殊门,互不相关,可是对应自成巧思,浑然天成。
尾联感叹后主的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封为安乐县公。一天,“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注引《汉晋春秋》)尾联两句当化用此意。刘禅不惜先业、麻木不仁至此,足见他落得国灭身俘的严重后果决非偶然。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
【创作背景】
蜀先主就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蜀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刘禹锡曾于公元821—824年间任夔州刺史,此诗当作于此时。
相关阅读
1 刘禹锡秋风引译文
在偏远的南方,诗人刘禹锡度过很漫长的贬谪生活,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秋风引》。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秋风引译文 【查看全文】
2 刘禹锡的诗秋词刘禹锡的这首诗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全诗如下;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 【查看全文】
3 诗豪刘禹锡导语:在唐人诗文里,刘禹锡的诗作大多表达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豪刘禹锡简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 【查看全文】
4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欣赏导语:《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浪淘沙刘禹锡古诗欣赏,欢迎借鉴!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 【查看全文】
5 刘禹锡诗论刘禹锡诗歌题材丰富,多体善备,含蓄蕴藉,而又骨力豪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刘禹锡在中唐的诗坛上颇有地位,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也很有影响。他的诗歌清丽爽朗、含蓄蕴藉 【查看全文】
6 《柳枝词》刘禹锡刘禹锡的《柳枝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柳枝词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赏析】 这首《柳枝词》,明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