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1]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在柳州的故事(纪实文学)
引 言
柳宗元,字于厚。公元793年,他考中进士,过五年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分派做集贤殿正字,职务是替王朝编篡校订图书。后来调任监田县尉,不久又调回朝廷任监察御史里行(见习御史),做监督和考察官吏的工作。公元805年正月,李诵当皇帝,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等人执政,积极推行改革。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并成为主要成员,担任礼部员外郎。革新行为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宦官的利益,他们勾结起来逼身患重病的皇帝传位给太子。这年8月,李纯当皇帝,对王叔文集团进行残酷迫害。9月,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
1. 赴任柳州
公元805年,旧官僚和宦官恨透了李诵皇帝,他们联合起来逼他退位,让太子李纯当上了皇帝。李纯皇帝很感激和信任他们,下诏令废除改革,对王叔文集团进行打击和迫害,礼部员外郎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任司马官。
水州是一个荒僻的地方。柳宗元任司马官的职务,名义上是小官,其实是个没有实际工作的罪犯。这一年的冬天,他携带六十七岁的老母亲爬山涉水来到永安州城。
柳宗元在这里熬过了十个春秋。正月的一天,他在府内协助处理政务,忽然差役来报说:圣旨到!柳宗元楞了一下,慌忙整理衣冠快步来到大堂前跪下接旨。吏部官员手捧圣旨高声宣读:皇帝诏曰,柳宗元立即回京,钦此。
当天晚上,柳宗元彻夜难眠,百感交集。他觉得能重回朝廷再展鸿图,为国家多做点工作了,心情非常高兴,吩咐家人收拾行装,尽快启程。
柳宗元虽然任司马,还是尽力为百姓办事,关心百姓疾苦。永州荒野有一种奇异的毒蛇,它的毒液碰着草木都会枯死,咬人很难医治。这种蛇烘干做成药饵可治愈百病。朝廷诏令捕捉这种蛇,每年进贡两次的人家,可以抵交全年的赋税。
有一天,柳宗元来到一个小山村,夜宿在一户姓蒋的人家里。吃过晚饭闲聊,主人面带愁容地说: “我一家三代人捕蛇,我的祖父被蛇咬死,我的父亲也被蛇咬死了。我干这行有十二年了,有几次被蛇咬也差点送了命。”说完长叹一声。
柳宗元满腔情愿地说:“你怨根这个行业,若不愿干,我可以替你去请求官员,更换劳役,恢复你的赋税。”
主人更加悲伤地说:“与我祖父同住在一起的,十户剩不到一户了;与我父亲同住在一起的,十户只剩下二三户了;与我同住在一起的,十户也只剩下四五户了。那些人不是饿死,就是逃荒去了。我是靠捕蛇才得以生存下来的。”
柳宗元伤心愤怒地道:“我过去看到古书上说,‘苛政猛如虎’还半信半疑。今天听了你的话,才知道这是真的。赋税比毒蛇还历害呢!”说到这里大家都不愿再谈这个话题,坐了一会便各自歇息了。
柳宗元关心百姓,百姓也都尊敬他。他奉旨回京的消息一传开,大家都来看望他,依依惜别。
柳宗元离开永州城,乘船经过泪罗江。他眼前是连绵的山峰,浩缈的洞庭湖,奔流的湘江水,这一切正是屈原诗歌中描绘的景色。他见景生倩,想起屈原遭到陷害,报国无门自沉江的惨景,庆幸自己能重回京城,兴奋地挥笔写下《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诗云: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柳宗元回到京城,与他一道奉诏回来的还有刘禹锡等人。这是当朝执政的一些大臣怜惜他们的才能,奏请召回推备重用的。但是李纯皇帝听信馋言又改变主意,下诏书派遣柳宗元去任柳州刺史,刘禹锡任连州刺史。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一同参加政治革新,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接旨后商定同行赴任。
五月中旬,春风送暖,万物扬眉吐气,到处布满生机。柳宗元怀着凄惨的心情,带着无限的惆帐与刘禺锡等人离开京城,一路风尘来到衡阳。明天就要分路了,柳宗元从此与老朋友分别,更加忧愁悲凉,心想要是得到皇帝的恩准,能归田遁世就好了,情不自禁地轻声吟道: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东西。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清晨,刘禹锡来与柳宗元告别。他看到柳兄瘦削虚弱的身体,仿佛觉得此别难以相逢,眼里含着泪水动情地说;“你要多多保重,常来书信!”柳宗元愁肠寸断,强忍住泪水送他出店门,拱手话别。
柳宗元坐马车到桂林,然后乘船沿着白石河南下。六月初,他来到柳州,地方官员和乡绅在码头恭候迎接,一直送他到州府衙门。
2. 祭天祈雨
柳州是一个边远荒凉的地方,又常闹水旱灾害,人民的生活贫穷困苦。柳宗元觉得在柳州当刺史与在永州做司马显然不同了。现在自己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应该大力发展生产,为人民排忧解难。
这一年的夏天,一个多月滴雨未下。烈日烘烤得树叶打卷,田地龟裂,禾苗干枯。若天不再下雨,田地里的庄稼就颗粒无收了。
王法中有明文规定,遇到干旱的时候,地方官员一定要“祈雨并行五事。”
这是说官员要带领人民祭天求雨保护庄稼。同时办理好冤狱;救济孤寡;省劳役赋税;查办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和纳贿违法官吏;推荐人才这五件大事,以感动天神降雨。违者重的要罢官免职,轻的也要打板子。
柳宗元认为天地间“元气”是真实存在的。山川的崩塌与阻滞,阴阳二气的变化都是有秩序的。动物和植物,灾荒和丰收是自然现象;法制和动乱则是社会现象,各依据自身的规律变化和发展,不是上帝主宰的。战胜自然灾害取决于人,不是取乎于神。古人迷信天神是愚蠢的。但是在严酷的法律面前,他也只好违心地祈天求雨了。
柳宗元询问掌管祭祀的司功参军说:“现在天早缺水,你认为到什么地方祭天降雨最合适呢?”
相关阅读
1 柳宗元《箕子碑》注释
《箕子碑》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 【查看全文】
2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翻译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三篇,是一篇山水游记,展示出永州山水的特有风姿。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翻译,欢迎阅读! 钴鉧潭西小丘记 得 【查看全文】
3 江雪 柳宗元诗意很多诗评都认为这个渔翁的形象是诗人自身的写照,那么到底是怎样的诗呢?那个渔翁形象是怎样的呢?一起看看柳宗元的这首独有的艺术特色的山水小诗。 《江雪》 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查看全文】
4 《江雪》的时空美柳宗元《江雪》一诗,将中国古典诗歌的时空之美提升到空前绝后的高度。 大与小、有与无、过去与现在,运动与静止的四组时空关系与人关联,产生了大荒寥、大空白、大永恒、大静谧 【查看全文】
5 柳宗元《天说》原文原文: 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 【查看全文】
6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柳宗元的这首 诗因景生情,融情入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全诗如下: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