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孟浩然

发布时间:2015-01-22 00:00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赏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景寄寓客愁乡思。诗人很自然地摄取适于表达旅途孤寂、飘泊之感的眼前景物,采用白描的手法,着墨轻淡地写来,却传达出了真切的情意。

  这首诗通过细致传神的景物描写,揭示出客观事物的特殊联系,同时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诗人先描绘暮霭迷濛的江边洲渚 ,指出夜宿建德江的时间、地点。接着,更具体地描写泊舟烟渚上所见的江天景色。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层次分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很精彩的景句。因为原野空旷,视野广阔,以致造成远天低于近树的错觉,因为江水清澈,月影浮荡在江中,人在船上,江月仿佛和人更接近了。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景致,诗人只以十个字,便细致、逼真地描绘出来了。没有锐敏的观察力和白描传神的表现力,就不可能把由于野旷和江清而引起的天与树、月与人的关系变化,描绘得那么准确、生动。 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看,诗人不只是一般地融情于景,而是把所要抒写的思乡之情,有层次地、逐层深入地通过景物揭示出来。旅客遇到秋天,最容易触动愁思,这是第一层;这第一层诗人没有正面表现,而是从“野旷”、“江清”中透露的。在暮色苍茫中泊舟江渚,因为日暮而引出新愁,这是第二层。野旷造成天远的感觉,使旅人感到乡关万里,归程辽远;又因为野旷,万籁俱寂,更使行客觉得旅途孤寂凄凉,这是第三层。由于江水清澈,益觉明月近人,见明月而倍加思念故乡,这是第四层。诗人由远及近地描写景色,却把自己的羁旅愁情由淡而浓、由浅入深地传达出来。 从章法结构来看,绝句要写得好,必须在结句收束得住,创造出完整的意境,不能使人读后感到有始无终,所以一般人写绝句都是采用一起二承三转四合的章法,把转折点放在第三句。但这一首章法很特别,它以三、四两句作对结束,却把转折放在第二句末三字。诗人巧妙地借 “客愁新”三字点出了题旨,犹如画龙点睛般点出了诗眼,三四句只是以景烘衬这三个字。这样,到了对结的三、四句,诗的旨意都表达清楚、完整了。


相关阅读
1 浅析孟浩然隐逸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导语: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上承六朝,受二谢、陶渊明影响较多,诗风清淡简朴,韵流后世。孟浩然在他五十二岁的一生中奔走京洛,漫游于吴越湘汉之间共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背诵并默写课文,学会学习 【查看全文】

3 分析孟浩然的友道

孟浩然生活在开元盛世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势必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近年来学界对孟浩然思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 【查看全文】

4 古代诗人孟浩然简介

关于古代诗人孟浩然,他的作品有哪些呢?写了哪些著名诗词?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诗词《送杜十四之江南 》的诗意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内容】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揆之元杨载《诗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诗词《临洞庭上张丞相》的诗意赏析

《临洞庭上张丞相》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内容】: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