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题义公禅房》阅读答案及赏析

发布时间:2016-11-05 00:00

  孟浩然《题义公禅房》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孟浩然《题义公禅房》阅读答案及赏析,供大家练习!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房,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①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

  ②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

  答: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淡秀丽。

  译文

  义公高僧安于禅房的寂静,将房子修在空寂的树林之中。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有众多深深的沟壑。

  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映在禅院之中。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纯净清静,这才知道他的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赏析:

  《题义公禅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由赞美禅房清幽到赞美高僧义公禅心不染,曲折地表达了禅寂的情趣和对世俗社会的厌倦。全诗语言清淡秀丽,由景清写到心净,情调古雅,构思巧妙,意境高远,动人心神,是孟浩然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通过本诗深情高赞了义公和尚的清净梵行,也寄托了自己的隐逸情怀。首联描写禅房建在人迹罕至的山林,自然逸出“深林人不知”(王维语)的空寂。复以“户外一秀峰”与“阶前众壑深”的远近交叠,尽显此处之气象清宏,山景雄秀。而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进一步将对山院清幽的描写推向极致。日暮时,骤雨初歇,禅院静寂,四周林木滴雨未尽,远处空翠的山影静静的投映院中,阴幽空灵,清新醉人。

  这样的幽寂清净之景,也正是禅师空明道心的体现。正如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所言,义公和尚的禅心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纤尘不粘。全诗由景清写到心净,构思巧妙,意境高远,动人心神。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 【查看全文】

2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导语:《临洞庭上张丞相》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也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以下是小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歌鉴赏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 【查看全文】

4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鉴赏: 这是 【查看全文】

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鉴赏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唐诗《夜渡湘水》赏析

《夜渡湘水》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之前,游湘桂的路上。诗人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此诗叙述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诗人的淡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