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唐诗《夜渡湘水》赏析

发布时间:2015-08-12 00:00

  《夜渡湘水》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之前,游湘桂的路上。诗人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此诗叙述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诗人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五年( 727)之前,游湘桂的路上。诗人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本诗叙述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诗人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诗人为贪赶路程,急于渡河而错过了宿处,只好在夜里乘船渡湘水了。

  诗人用白描手法记述了匆匆赶路的情况,(“利涉”,语出《易经》:“利涉大川。”)同时也点明了题目。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因为是夜渡,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撑船人看到了对岸的光亮,以为是江边渔村,就把船向火光处驶去,等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这两句是视觉所见,把渔家生活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一个“时”字,表达出诗人的急切心情。因为诗人急于见到久别的好友,不时地问船夫,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

  连夜行舟诗人还嫌慢,可见他当时心情是何等急切。

  “涔阳”,在今湖南澧县涔阳浦。《九歌·湘君》有“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之句,诗人因联想及此而发问。

  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写了多少首古诗

导语: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孟浩然写了多少首古诗,欢迎借鉴! 孟浩然写了多少首古诗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惑之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 作为盛唐著名的诗人,孟浩然的山水田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写的古诗有哪些

导语: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孟浩然写的古诗有哪些内容,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初秋》

《初秋》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初秋》译文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 清凉的风缓缓 【查看全文】

5 《晚春》孟浩然

《晚春》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赏析 : 诗的颈联和尾联,酒 【查看全文】

6 例说孟浩然诗的空淡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他四十岁入京举进士,不第而归,以布衣终身,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 孟诗以五言为主,前人以空淡二字概括其诗之特点。何为空淡? 我们先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