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咏风

发布时间:2015-05-14 00:00

  《咏风》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咏风》赏析:

  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下而加焉。”此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平等普济的美德。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诗人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这风确乎是“有情”的。

  “肃肃凉景生”,首句平直轻快,习习凉风飘然乍起。“加我林壑清”,是紧承上句,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我”字的运用,加强了主观情感,表现了诗人胸襟的开阔。“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第五、六两句是赞扬风的品格。“去来固无迹”,指它行踪不定,似乎施惠于人们没有所图,不求回报。“动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畅玄篇》“动息知止,无往不足”之意,形容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来去仿佛一个有情有义之人。这两句诗,夹叙夹议,巧妙地承前启后,自然地引出结联:“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白天,风为劳作的人们送来清凉,宁静的傍晚,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悦耳的松涛声。欣赏松涛的大多是士子或隐者,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这里与“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样加深了主观意趣。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正当如此。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此诗所咏之风,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相关阅读
1 《滕王阁序》中的景与情

导语:王勃一直在郁闷中自我排解,在失意中自我勉励。所以,他眼中的景既是登阁所见之美景,又是内心曲折复杂的情感映射。他带我们走进如诗如画的境界之时,也带我们走进了他 【查看全文】

2 诗人王勃有什么诗

诗人王勃有什么诗呢? 王勃被人们称之为诗杰,王勃从小就生活在书香之家,所以他的文学底蕴非常的深厚。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人王勃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圣泉宴 披襟乘石蹬,列 【查看全文】

3 王勃和他生命的流向

导语:王勃,初唐著名诗人,文学成就斐然。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王勃的生平。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 【查看全文】

4 王勃《滕王阁诗》诗歌鉴赏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 【查看全文】

5 《采莲曲》王勃

【作品介绍】 《采莲曲》的作者是王勃,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5卷第10首。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王福畤,途经江南时写下这首《采莲曲》,《采莲曲》虽乐府曲 【查看全文】

6 秋水长天王勃才惊四座

秋水长天王勃才惊四座,是怎么回事呢?具体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七岁时就能做文章,十四岁时,就能即席赋诗。这一年,他到江南探望父亲,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