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因诗才而得唐高宗赏识,为“初唐四杰”之冠。王勃的作品有《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
杨炯《王勃集序》评王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认为王勃能以风骨充实作品,既壮健又有藻饰。
毛泽东对王勃作过长篇宏论的评点,“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这个人一生倒霉,到处受惩,在虢州几乎死掉一条命。所以他的为文,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愁满腹一方。”并且把他和贾谊、王弼、李贺、夏完淳等列在一起评点,“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由此展开发了一段有名的议论:“青年人比老年人强,贫人、贱人、被人们看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大部分发明创造,占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他们干的。结论就是因为他们贫贱低微,生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
王勃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祖籍古绛州龙门,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河津。王勃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且为四杰之首。
据《旧唐书》王勃简介记载,王勃小时候就聪明好学,六岁就能写文章,而且文笔流畅,被誉为“神童”。王勃九岁时,不仅能读颜师古注的《汉书》,还撰写了十卷《指瑕》,指证颜师古的不足和错误,为世人称颂。王勃十六岁就应幽素科试及第,被授职朝散郎,但王勃恃才傲物,因为写了《斗鸡檄》触怒权贵,被赶出沛王府。遭遇挫折的王勃游览巴蜀山川景物,三年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文。返回长安后,王勃求补得虢州参军一职,可后来又因私杀官奴而再次被贬。676年8月,王勃在去交趾县探望父亲返回的路上,不慎落水后惊悸而死。
在诗人辈出的唐代,王勃以其独有的才华和文学主张为世人和后人所推崇。王勃崇尚实用文学,抵制魏晋时期虚华无用的文风,在转变风气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王勃在诗词方面擅长五律和五绝,现存于世的诗有80多首,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王勃在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佳品,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滕王阁序》。
王勃虽然英年早逝,但从王勃简介中可了解到他所撰写的著述却很多,比如《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等等,可惜尽皆失传了。
相关阅读
1 《采莲曲》王勃
【作品介绍】 《采莲曲》的作者是王勃,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5卷第10首。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王福畤,途经江南时写下这首《采莲曲》,《采莲曲》虽乐府曲 【查看全文】
2 王勃《九日登高》全诗翻译赏析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 ⑴望乡台:地名。这里是借用其名,突出望乡。 ⑵那:奈何,为什么。 阅读答案: 【查看全文】
3 王勃 滕王阁序诗句王勃才华早露,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滕王阁序,欢迎大家阅读。 滕王阁序 唐 王勃 豫章故郡①,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②,地接衡庐③。襟三江而带五 【查看全文】
4 观音大士赞 王勃导语:有着诗杰之称的王勃博学多才,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所创作的佳作《观音大士赞》,欢迎阅读! 观音大士赞 王勃 盖闻。圆通大士。乃号观音。接物利 【查看全文】
5 王勃的写家乡春光的诗王勃的写家乡春光的诗是《羁春》,《羁春》描写的是春天里的景象,从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王勃的写家乡春光的诗《羁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羁 【查看全文】
6 王勃《别薛华》原文翻译赏析《别薛华》与一般五言律诗借景抒情的方法不同,是以叙事直抒胸臆。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