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诗人王勃恃才傲物,被同僚排斥以及嫉妒,导致他想要远离官场,选择归隐的生活。而下面这首《仲春郊外》是诗人郊外踏青时候所创作的。
仲春郊外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译文:
前往东园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坝的渡口,落花缤纷。
好风景已经连续多月了,这里的美景是周围所没有的。
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
刚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
注释: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东园:泛指园圃。径:小路。
堰:水坝。津:渡口。
物色:景色、景物。连三月:即连月。三,表示多数。
绝四邻:指这里的幽雅景致是周围四邻所没有的。绝:《全唐诗》一作“绕”。
曙:破晓、天刚亮。
鱼戏:乐府古辞《江南曲》:“鱼戏莲叶间。”
山院:山间庭院。
《仲春郊外》作品简析:
王勃这首《仲春郊外》,由题而知,自是描写了春天郊外的一片大好风光。开头两句“东园垂柳经,西堰落花津”,寥寥数笔勾画出了一幅美妙郊区风景:一条杨柳舞动,春天,柳絮飘来片片黄,脚踩一堆“柳花”。眼中观望的是水塘上红花漂浮,此景可待成追忆,鸟儿飞了,村落已自天明,鱼儿扑腾于水层之中。而最后两句“初转山院里,何处染嚣尘”,表现出厌恶做官和弃官归隐的愿望,表达出了诗人自己的性格。结句“何处染嚣尘”,颇有佛学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的风格。但王勃更现实,雨后大地,灰尘由于心中沾染了雨杂念俱消,心静神往,绝对是诗人的真感流露,美景配佳人,诗人的崇高理念正是融于自然。
《仲春郊外》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因戏作《檄周王鸡》被逐出王府;一度任虢州参军;后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其父王福畴因受牵连,贬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王勃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藻华丽绮靡的诗风。有《王子安文集》。
相关阅读
1 王勃《别薛华》原文翻译赏析
《别薛华》与一般五言律诗借景抒情的方法不同,是以叙事直抒胸臆。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 【查看全文】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而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展现了怎样的离别愁绪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欢迎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 【查看全文】
3 王勃转原文以及参考答案解析王勃转的阅读答案 原文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 【查看全文】
4 王勃滕王阁序书法王勃的滕王阁序描写了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展现了祖国的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是一篇写景的佳作。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 【查看全文】
5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鉴赏导语:王勃在写景方面,山横塞北云一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拟景,没有做到与上下两句所写的当前实景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特定境界。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江亭夜月 【查看全文】
6 关于滕王阁序的典故王勃的滕王阁序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而在滕王阁序有着值得人们赏析的典故。那么,滕王阁序都有着哪些典故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滕王阁序典故! 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 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