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冬郊行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发布时间:2017-12-16 00:00

  《冬郊行望》作品介绍

  《冬郊行望》的作者是王勃,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6卷。

  《冬郊行望》原文

  冬郊行望

  作者:唐·王勃

  桂密岩花白,梨疏林叶红。

  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冬郊行望》注释

  ①江皋:江边。

  ②征蓬:犹言飘蓬。喻游子。吴均《闺怨》:“胡笳屡凄断,征蓬未肯还。”

  《冬郊行望》作者介绍

  王勃,(650~675)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冬郊行望》繁体对照

  卷56_50冬郊行望王勃

  桂密巖花白,梨疏林葉紅。

  江臯寒望盡,歸念斷征篷。


相关阅读
1 王勃——命途多舛的天才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 【查看全文】

2 王勃生平成就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唐代诗人。 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 【查看全文】

3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勃的这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表达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全诗如下: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 【查看全文】

4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写景艺术

导语:《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第二段紧扣题目中的秋日和登滕王阁。其一写路趋明楼赏沿途之景:色彩浓淡相映,视角上下仰俯,视野远近结合;其二写临阁登楼赏山下之景:自然 【查看全文】

5 王勃的诗《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 (一) 江送巴南⑴水,山横⑵塞北⑶云。 津亭⑷秋月夜,谁见泣⑸离群⑹? (二) 乱烟⑺笼⑻碧砌⑼,飞月⑽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⑾,江山⑿此夜寒。 注释: 【查看全文】

6 简析《滕王阁序》“四六文”特点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是用骈文的语言形式写成的,关于《滕王阁序》“四六文”特点主要指的是什么呢? 骈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是“两马并驾”的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