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诗境雄浑深远,确为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出塞王昌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译文一】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译文二】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译文三】
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关塞,离家万里远征,将士至今没有回还。
只要让龙城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译文四】
从秦汉到如今明月依旧照耀边关,到塞外从军的人征程万里仍然没有回还。
如果现在有象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境,那就不会让敌人的兵马越过阴山。
【扩展】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词语:但使: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4.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只要
(2)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王昌龄《出塞》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王昌龄《出塞》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互文。
(3)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4)“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相关阅读
1 从军行王昌龄其一答案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军行王昌龄其一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查看全文】
2 唐朝王昌龄的诗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和大 【查看全文】
3 从军行王昌龄其四古诗赏析从军行(其四)是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古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以下是小编整 【查看全文】
4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王昌龄《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的作者是王昌龄,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作者:唐王昌龄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 【查看全文】
5 出塞+王昌龄朗读王昌龄《出塞》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哀叹国家没有良将,是边塞诗的经典之作。 出塞 诗人:王昌龄 朝代: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查看全文】
6 闺怨王昌龄王昌龄善于用七言绝句表达女子心中复杂的心理变化,其中,名作《闺怨》是极佳的七言绝句代表作。 《闺怨》 作者: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 【查看全文】